第(2/3)页 “只要先进球,比赛就会进入马竞最熟悉,同时也是最擅长的防守反击的节奏。” “但贝斯沃特中国人显然也知道这一点。” 贝斯沃特中国人又是接连发起了两次进攻。 一次是右路的莫德里奇送出传中球,找到了吉鲁。 但法国中锋的头球攻门还是没能顶上力道。 下一次则是皮什切克的前插送出的横传,莫德里奇带球推进到禁区前沿的远射。 “马竞的防守还是非常缜密的。” “贝斯沃特中国人面对他们这种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守阵势,也确实没有很好的办法。” “但从10分钟之后,贝斯沃特中国人就逐渐扭转了场上的局势。” “他们开始控制比赛的主动权。” “这对马竞来说,还是非常糟糕的。” “看看这次,还是贝斯沃特中国人的进攻。” “想要往禁区里传。” “戈丁解围。” “球出了大禁区。” 当比赛进行到第13分钟的时候,马竞在本方大禁区线附近断球之后,迅速交给了前面右路的图兰。 土耳其球员回撤接球后,第一时间吸引了马蒂奇和托尼·克罗斯的注意力。 因为马塞洛前插参与了进攻。 图兰脚下技术娴熟,护住球后,分球给了加比。 但这时候,马竞的前锋已经全都压上去了。 加比一脚斜长传,把球送到了前场30米区域的右侧。 迭戈·科斯塔快速冲上前去,力压蒂亚戈·席尔瓦,一个头球摆渡,将球顶向了大禁区右侧的方向。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比利亚前插,在禁区内一脚把球给卸了下来,用身体挡住了佩佩之后,右脚一记大力抽射。 足球以极快速度,擦着右侧立柱的内侧,钻进了贝斯沃特中国人的球门。 “球进啦!!!!” “上半场第13分钟,开场仅仅13分钟,马竞率先攻破了贝斯沃特中国人的球门!” “来自西班牙老将比利亚关键时刻的抽射。”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快速反击!” “也是一次非常经典的反击配合!” “迭戈·科斯塔头球摆渡,比利亚在禁区内,在佩佩的压力下,抽射破门。” “马竞的反击非常的高效,也非常突然!” “这就是床单军团的攻击力!” …… “都打起精神来!” “没事,没事,又不是没有比分落后过!” 当马竞的球员都还冲到场边去庆祝这一粒关键进球的时候,贝斯沃特中国人的球员回到了本方半场,一个个都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队长莫德里奇用力地鼓掌,大声呼喊,为周围的队友加油鼓劲。 “没错,打起精神,比赛才刚刚开始!”托尼·克罗斯也喊道。 接着就是佩佩、马塞洛等人,也都跟着呼喊。 趁着马竞球员庆祝进球的时候,莫德里奇把周围的队友都喊了过来,凑到了一起。 “现在开始,执行第三套方案!” 众人齐齐点头,明白队长所说的另一套方案是什么。 在比赛之前,教练组就制定了很多套方案,其中就包括开场不久丢球后的战术调整。 “马竞今天的开场抢攻非常凶猛,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但我想,他们就算先进了球,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他们还是会继续再抢攻一阵!” 莫德里奇非常笃定地说。 这也是来自主教练杨诚的熏陶。 以现在的形势,如果马竞抢到进球之后,立马就转入防守,看似稳妥,其实非常愚蠢。 因为等于是把比赛的主动权都交到了对手的手中。 别忘了,有足够权威的数据显示,进球后的10分钟也是进球的高发期。 不是己方进球,就是对手进球。 抢到一个进球之后,就拱手让出主动权,这不是主动给对手进球的机会? 所以,有经验的防守反击的球队,往往在抢到进球之后,还是会继续攻一波,继续给对手施加一些压力,同时也看看能不能多争取进球。 别忘了,当年贝斯沃特中国人还没有崛起之前,就是踢防守反击起家的。 杨诚的拿手好戏就是开场抢攻率先进球,之后再慢慢打防守反击。 就这套打法,贝斯沃特中国人也非常熟悉的。 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贝斯沃特中国人现在的实力变得很强,根本就不踢防守反击了。 所以,很多新加盟的球员都不记得有这样一段“黑历史”。 可莫德里奇不是。 他从03年就加入球队,从低级别联赛一路伴随着球队成长起来,他比谁都清楚球队当年是怎么踢的。 现在,他也知道,西蒙尼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的退守速度非常快,防守也很有层次,对我们的几名球员也是重点盯防,所以……”吉鲁感到头疼。 就在这时候,托尼·克罗斯突然开口,“那就把他们留在我们半场!” 莫德里奇顿时眼前一亮,看向了德国中场。 “只要球在我们半场,他们就不会轻易退回去,把他们留住,再打一个时间差。” “把右路拉空,加雷斯的速度就能发挥出来了。” “马竞跟我们不同,他们可不习惯在后场留出空间!” 莫德里奇听后,也觉得可行。 “就这么办,大家加油!!!” “来!” 所有人的手顿时都交叠在了一起,齐声高喊了一句。 “加油!!” 接着,众人一哄而散。 …… 比赛重新开始。 吉鲁把球踢给了加雷斯·贝尔后,威尔士人迅速一脚踢回本方半场。 贝斯沃特中国人开始在后场组织。 但很明显,马竞这次没有选择贸贸然上抢。 他们选择了安营扎寨之后,再由前场球员去抢一抢。 贝斯沃特中国人则是尝试从左路发动攻势。 但马塞洛的传中球,被米兰达给解围了出来。 葡萄牙中场蒂亚戈则是一脚把球踢给了前面的图兰。 土耳其中场再度策划起了攻势。 而这一次,贝斯沃特中国人快速选择回防,成功在大禁区前沿抢断。 贝斯沃特中国人还是想要打左路。 迭戈·科斯塔第一时间就朝着左侧的蒂亚戈·席尔瓦扑了过去。 图兰、比利亚和加比也都同时在贝斯沃特中国人的左半区施压。 但贝斯沃特中国人并不是初出茅庐的雏儿,这群球员全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悍将。 他们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经历这样的逼抢阵仗了。 连续的一脚传递后,马塞洛在左边线避过了图兰,将球传到了托尼·克罗斯的脚下。 德国中场一脚贴地横向转移,将弧线压得很低,球速很快,从本方半场30米区域前沿的左肋,转移到了本方半场中线附近的右边路。 此时此刻,加雷斯·贝尔这一个区域是空的。 威尔士人回撤得很深。 15分钟11秒,加雷斯·贝尔接到了托尼·克罗斯的传球。 由于提前观察好了周围的形势,所以他左脚直接把球停向了自己的前方,双腿用力一蹬,整个人如离弦利箭一般,迅速往前蹿出。 加雷斯·贝尔的速度有多快? 11秒接球,15秒就杀到了马竞的30米区域。 他甚至都没给前面逼抢的马竞球员留出足够多的反应时间。 刚才吉鲁故意跑到右边路,就是想要阻止费利佩·路易斯跟防加雷斯·贝尔。 而此时此刻,法国中锋选择跑外线,把内线全都交给了加雷斯·贝尔。 16秒,加雷斯·贝尔带球冲到了大禁区外围。 此时此刻,仓促反应过来的费利佩·路易斯已经顾不上吉鲁了,直接选择在大禁区外围堵截。 戈丁站在费利佩·路易斯的内侧协防,米兰达则是站在弧顶区。 所以吉鲁是处在越位的位置上的。 加雷斯·贝尔心里头非常清楚这一点,而且他自己也没有想过要传球。 他想要自己来! 这是他的使命! 但吉鲁也非常聪明。 他一看到马竞后卫不跟防自己,立马选择了退回来,站在不越位的位置。 而且就在费利佩·路易斯的身后。 如此一来,戈丁就不得不分心去看顾吉鲁了。 不去盯他,加雷斯·贝尔一传球,吉鲁就反越位形成单刀了。 虽然所有人都说,吉鲁得分效率不高,可这个水准的中锋,只要是单刀,怕是很难不进吧? 戈丁这一分心,出事了! 威尔士人杀到了大禁区外围时,直接一个踩单车,虚晃一枪,骗过了费利佩·路易斯,诱使他出脚后,左脚趟球横向内切。 加雷斯·贝尔是有心算计无心,又主打一个快速。 费利佩·路易斯出脚想要拦截,但被他抢先一步避过去了。 威尔士边锋横向内切之后,发现戈丁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堵截。 原来吉鲁不仅喊了一声,还往前跑,吸引了戈丁跟防。 等到戈丁发现费利佩·路易斯被过,自己被吉鲁骗了之后,立马转身扑了上来。 可加雷斯·贝尔已经过掉费利佩·路易斯,抢占了先机之后,斜向弧顶区右侧冲了过去。 威尔士人的速度太快了! 从17秒到18秒,短短2秒的时间里,马竞的防守就彻底被动了。 当戈丁再扑上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阻止加雷斯·贝尔起脚了。 米兰达从弧顶区里冲了出来,想要及时堵截加雷斯·贝尔。 可威尔士人一个小碎步调整后,左脚直接拔腿怒射。 足球以极快速度从加雷斯·贝尔的左脚轰出,直取球门左侧。 吉鲁的那一次前插简直就像是神来之笔,虽然越位了,但不仅迷惑了戈丁,同时也让门将奥布拉克吓了一跳,站位偏向了右侧。 加雷斯·贝尔的这一脚射门轰出来后,奥布拉克反应神速,快速移动,眼看着就来不及时,整个人侧身飞扑而出。 奥布拉克已经是倾尽全力,身体也尽可能地舒展,但还是鞭长莫及。 足球应声入网,钻进了马竞球门的左侧。 此时此刻,时间定格在了15分20秒! “球进啦!!!!!” “我的上帝!” “贝斯沃特中国人的一次快速闪击!” “加雷斯·贝尔以闪电般的速度,穿透了马竞的后防线,为球队扳平了比分!” “床单军团进球仅仅2分钟的时间,贝斯沃特中国人就成功扳平比分!” “太精彩了!” “这场比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贝斯沃特中国人的闪电战实在是太快!” “加雷斯·贝尔从触球到进球,仅仅只用了9秒钟!” 贝斯沃特中国人的球员全都冲出了球场,一路狂奔到场边去庆祝。 整座光明球场到处都是贝斯沃特中国人球迷的欢呼声! 当直播镜头给到场边时,西蒙尼显然对这个结果也感到非常吃惊,不敢相信,摊开双臂不停地喝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诚则是握紧了右拳,显然对这个结果并不吃惊。 因为他的球队就是有这样的实力! …… 仅仅2分钟,从落后到扳平! 但对两队球员来说,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马竞球员看来,除了失落之外,还有担忧。 正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 贝斯沃特中国人过去几年的名头,也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才领先2分钟就被扳平比分了,那接下来还有这么长的时间,比赛就不好踢了。 可对于贝斯沃特中国人的球员来说,他们更多的是自信。 过去这些年,他们不止一次落后,但又总能够追平,甚至逆转。 如今到了欧冠决赛,碰到了马竞,也是如此。 这就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强烈的自信。 在士气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比赛反而变得越来越激烈。 贝斯沃特中国人更多还是希望把比赛拉回到自己最熟悉的节奏当中。 但床单军团不这么想。 一旦让对手找回到流畅的传切配合的节奏,那马竞就只能选择退守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