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回父皇。” 江临不慌不忙地出列,“儿臣以为,蝗灾与水患可同时解决。” 户部侍郎立刻跳出来:“江大人此言差矣!国库空虚,哪来钱粮同时...” “闭嘴!” 朱元璋一瞪眼,“让他说完!” 江临:“其一,用泡面赈灾。我将调集工厂内三十万包泡面,先暂缓百姓饥饿问题。” 江临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其二,便是使用杀虫药。儿臣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杀虫剂,对付蝗虫等害虫效果显著。” 说罢,他从袖中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瓷瓶,瓶身上刻着“杀虫剂”三个字。 “父皇,各位大人,请看。” 江临说着,将小瓷瓶递给身旁的小太监,示意他打开殿门。 殿门缓缓打开,阳光顿时洒满大殿。 江临拿着杀虫剂走到殿外,众人纷纷跟了出来,想看看这杀虫剂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只见江临在殿外的空地上找到一处角落,那里聚集着不少蚂蚁和几只小虫子 他轻轻按下杀虫剂的喷头,一道白色的雾气喷洒而出,瞬间笼罩了那片区域。 不过片刻,那些原本还在爬动的蚂蚁和小虫子便纷纷倒地,不再动弹。 “哇!” 众人纷纷发出惊叹声。 “这.....这也太神奇了!” 朱元璋也走上前,仔细观察着那些死去的虫子,眼中满是惊喜:“江小子,这杀虫剂当真如此厉害?” 江临拱手道:“父皇,这杀虫剂乃是儿臣根据现代化学知识研制而成,对各种害虫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只需将其喷洒在蝗虫聚集之处,便可有效控制蝗灾。” “好!好啊!” 朱元璋拍着江临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有了这杀虫剂,河南的蝗灾有救了!” 解决了蝗灾的问题,江临又接着说道:“至于江淮水患,儿臣打算用以工代赈之法,招募灾民参与堤坝修复工程。如此一来,既能让灾民有活干、有饭吃,又能加快堤坝修复的进度。” 工部尚书薛祥眼睛一亮,连忙问道:“江大人,这以工代赈之法倒是新奇,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江临思索片刻,说道:“首先,由官府在灾区设立粥棚,为灾民提供基本的食物保障。然后,招募青壮年灾民参与堤坝修复工程,按照工作量和工程质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堤坝修复的质量。” “另外,儿臣还打算在堤坝附近开垦一些荒地,作为灾民的安置点。等堤坝修复完成后,这些荒地也可以分配给灾民耕种,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朱元璋听后,不住地点头:“嗯,这个办法不错。既能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又能修复堤坝,可谓一举两得。” 徐达也称赞道:“江小子果然心思缜密,这以工代赈之法,实乃治理水患的上策啊!”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对江临的谋划赞不绝口。 “江大人真是神机妙算,有此良策,河南蝗灾和江淮水患定能迎刃而解。” “是啊,江大人不仅才智过人,而且心系百姓,实乃我大明之福啊!” “有江大人在,我大明何愁不兴!” 听着众人的夸赞,江临连忙拱手道:“诸位大人过奖了,这些都是儿臣应尽之责。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这些方案,解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朱元璋看着江临,眼中满是欣慰:“江小子,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尽快将蝗灾和水患解决。” 江临领命道:“儿臣遵旨!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 解决了正事,朱元璋话锋一转,突然问道:“江小子,朕听闻你的制造司衙门和下面的工厂最近生意红火,利润如何啊?” 江临心中一动,知道朱元璋这是要开始打自己衙门钱财的主意了。但他还是恭敬地回道:“回父皇,制造司衙门和工厂的生意确实还不错,具体利润儿臣让副手王垣来汇报。” 说罢,江临向身后招了招手,王垣立刻走上前来,恭敬地行礼道:“参见陛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免礼,你且说说,这制造司衙门和工厂最近一个月的利润如何?” 王垣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回陛下,最近一个月,制造司衙门和旗下工厂的各项收入如下:白糖收入二百多万两,洗发水收入四十多万两,香水收入二十多万两,泡面收入一百多万两。另外,火锅店收入十六万两,奶茶店收入七万两,还有其他的一些零散收入。综合算下来,总收入是五百多万两白银。” “那开支呢?” 朱元璋追问道。 王垣连忙回道:“开支方面,主要是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一共是三百多万两。所以,净利润是二百多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没想到,江临的制造司衙门和工厂竟然能赚这么多钱。 这简直就是造钱的! 朱元璋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从这笔钱里分一杯羹。 江临偷瞄老丈人的表情,活像看见金山的守财奴。 江临心中暗自苦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