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停!” 江临跳下沟,扒开土一看,是块大青石。 “绕过去!” 他比划着改了线路,“在这儿拐个弯。” 工匠们刚改道没挖多久,又出状况了——两根管子的接缝处漏水! “大人,这.....” 工匠头子急得直搓手。 江临蹲下来检查,发现是法兰盘没对齐。他二话不说撸起袖子,从工具箱里掏出几片黑色垫圈。 “这是.....” “橡胶密封圈。” 江临把垫圈塞进接缝,又涂上一层胶状物,“再试试。” 工匠们重新拧紧螺栓,果然不漏了。 “神了!” 工匠头子瞪大眼睛,“大人连这都会?” 江临笑而不语,心想上辈子通马桶的活儿都干过,这算啥? 三天后,管道铺到了秦淮河边。 江临正在监督净水装置的安装,突然听见一阵骚动。原来是一群百姓围住了运漂白粉的车,指指点点。 “官爷,这白粉是不是砒霜啊?” 一个妇人惊恐地问,“听说要投在河里?” 王垣赶紧解释:“这是漂白粉,净水用的.....” “净水?分明是下毒!”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煽风点火,“《洗冤录》里说了,白粉入水即毒!” 眼看要引发骚乱,江临大步走过去,舀起一瓢河水,当众加了点漂白粉。 “诸位看好!” 他举起水瓢,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仰头喝了一大口! “大人!” 王垣吓得脸都白了。 “没事。” 江临抹抹嘴,“这水比你们井里的干净多了。” 百姓们将信将疑,江临干脆招呼大家都来尝尝。最先尝的是那个拄拐老汉,他抿了一小口,眼睛一亮:“咦?真不涩!”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其他人也纷纷尝试。很快,漂白粉的误会就解除了。 正当江临松了口气时,远处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接着是尖叫: “地陷了!地陷了!” 江临拔腿就跑,赶到现场一看,原来是挖沟挖断了条暗渠,导致旁边几户人家的地基渗水。 “快疏散百姓!” 江临一边指挥一边观察地形。他很快发现这是一条古排水沟,当即决定:“改道!从这里绕过去!” 江临蹲下身,用手指捻了捻渗出的泥水,眉头微皱:“这地下暗渠比想象中复杂。王垣,拿图纸来!” 王垣手忙脚乱地展开羊皮地图,江临用炭笔在上面画了个圈:“从这里往南绕三十丈,避开这片区域。记着,转弯处要用45度弯头,减少水压损失。” “大人,这要多费两百根管子...” 王垣小声提醒。 “管够。” 江临:“咱制造司衙门有钱,该花就得花,前期不能省钱,不然后期麻烦会很多。” 他转向工匠们:“今晚连夜施工,务必在明早前把这段管道接好。每人加二钱银子工钱!” 工匠们顿时干劲十足,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响彻夜空。 江临亲自监督每个接口,不时掏出个小本子记录。月光下,他额头的汗珠闪闪发亮。 第二天正午,管道终于绕过敏感区域。 江临站在鸡鸣山顶,望着刚建好的巨型水塔,满意地点点头:“开始注水试压!” 随着蒸汽机的轰鸣声,长江水被抽进水塔。 江临耳朵紧贴管道,突然抬手:“停!三号节点有异响,去看看!” 果然,一处法兰盘正在渗水。 江临从工具箱里掏出特制的橡胶垫圈:“用这个,再涂上防水胶。” 他示范着拧紧螺栓的动作,“要十字交叉慢慢上力,不能一次拧死。” 王垣看得目瞪口呆:“大人连这都懂?” “管道工的基本功。” 江临笑着抹了把脸上的泥水。 三天后,主干管网终于贯通。 江临带着人在闹市口安装了第一个公共取水点。 铜质水龙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引来大批百姓围观。 “这铁疙瘩真能出水?” “听说要收钱呢!” 百姓们议论纷纷。 江临亲自示范,拧开龙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