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记 坤-《碳塑星球》
第(3/3)页
那么宫缃贞又发现了什么呢?在空间尺度缩小的场景中,她能看到更广袤的宇宙,那么光速如果不变的化,由于更远球壳中的星光尚未到达,而她的视野却变大了,宇宙应该更暗才对,能看到星星数量应该更少才对,但是却没有。在空间尺度放大的场景中,她的视野应被局限在基本粒子范围内,那么光速如果不变的化,她的视野应该无限亮才对,但是却没有。于是,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宇宙的尺度多大,她内部的光速,总会使她无法达到热寂,也不会让信息闭塞,换句话说,每个宇宙中的光速都会恰到好处。如果不是这样,电子怎会是宇宙。文中没说的,大家想想看,如果一个基本粒子是宇宙,那多个粒子构成的宏观物体呢?要知道在量子力学中,任何尺度的物体都是有波函数的。大家想到了什么?
再接下来,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观察到粒子?并且夸克还可继续分割,这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真得有意义吗?我们会观察到粒子,只是因为人类开始自下而上的理解宇宙,换句话说,我们看到宇宙是什么样子,只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宇宙,毕竟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我们的大脑虚拟出来的。因此,并不存在观测导致波函数坍缩,只是我们对宇宙片面的理解罢了。难道,科学解决不了这类问题吗?还真得解决不了。科学是什么呢?它是以实用为目的,基于实验的推理,逐步完善人类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因此,才会出现“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再被“牛顿力学”取代,再被“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取代的,之后还会被什么新的理论取代。而相比于“道家”文化,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变过,目前仍能指导生产生活。龙腾人的智慧,绝对独步全球。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并不比宗教更优,事实上,科学体系正是西方人为了快速掌握知识才建立的。龙腾古代不称科学,是因为并没把知识分科分目,每个学派的学者,都是掌握大量不同领域的知识的。换句话说,科学体系下每个学者都是专家,而古代龙腾学者,每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大道。
盾季苻是本文最后出场的主要人物。赵嘉宁虽然是冰工大当时学生会的主要成员,但在本文中并非主要人物,也是本文最后出场的那届学生会的主要成员。天时二十四,还剩下小满或夏天寿没有出场。也不能说没出场,只是没有明示身份罢了,那么,她究竟是谁呢?
没想到这篇编者记的篇幅堪比前面的一章了,所以它没与捌捌章在同一天发布。这是最后一篇编者记了,本文也即将迎来最后一章——尾声。本文中的所有坑都将在尾声章中填平。这些坑包括:
序言章中的两个对话的意识体是什么?
刘星宇三人从地日L1拉格朗日点返回时遇见的神秘物质是什么?
艾尔玛会不会死?如果没死,是怎么活过来的?
小满或夏天寿是谁?
尾声章的内容当然不止于此,还有更多对未来的展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