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圣天子,是各个大宋藩属国对赵桓的尊称。 赵桓大笑道:“承你们吉言!” 一场大朝会,肃然变成了狂欢会。 不过,这却是赵桓最高兴的一场大朝会。 紫宸殿大朝会之后就是垂拱殿的小朝会,只有太子赵谌、正相李纲、副相张叔夜,枢密使刘韐、兵部尚书李若水等重臣有资格参与。 又是一番贺喜之后,众人这才开始商议正事。 毕竟前方还在打仗,后方需要及时提供粮草、军械和兵源,还有各地的政事也要处理,可以说事情比平时多得多。 作为礼部尚书的孙狄也参与了这次的小朝会。 他高兴道:“官家,咱们礼部已经开始准备祭祀大典的诸多事宜了!” 赵桓笑道:“有劳大宗伯了。” “官家,燕云十六州已经收复,王爷他老人家应该快班师回朝了吧?这凯旋仪式我看咱们礼部也应该要提前准备了!” 此话一出,众人都苦笑起来。 赵桓讪讪道:“大宗伯,凯旋仪式倒是不用急。” “官家,为何?” “因为,老师亲自出征,这场仗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 “官家,那平西王何时班师回朝?” 赵桓想了想:“估计老师得把金国彻底打垮才会善罢甘休!这还是保守估计!” 孙狄也苦了脸:“那这场战争才刚开始啊!官家说得不错,凯旋仪式是不用急。” 众人都有些无奈。 赵素出马,有好也有坏。 好处是胜利基本没有悬念!根本没有人是这位战无不胜的大宋战神对手! 坏处是一旦赵素出马,这场战争就得由他说了算,包括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打谁灭谁等等。 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后方提供源源不绝的支援,然后就是等待,等待胜利的消息,等待大军凯旋。 就像南下平叛一样,原本所有人以为他平复了广南西路的叛乱后就会班师回朝,岂料他直接打到了交趾去,把人家的都城都屠了才大摇大摆地回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