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辩枪(中)-《带着图书馆去抗日》


    第(3/3)页

    “好在随着咱们的发展,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钢铁的产量越大,对于焦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焦炭的产量越多,它的副产品煤焦油也与日俱增。”

    就在众人被一大堆没接触过的名词绕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朱涵终于说了结果。

    “所以我让化工厂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酚醛树脂。”

    “以酚醛树脂为基料,制作防锈润滑漆进而制作涂漆钢。”

    “这样最费铜的弹壳可以直接用涂漆钢制作,完全不需要消耗宝贵的铜资源。”

    “于是,一颗涂漆钢壳的M43弹,理论用铜量便来到了0.08克(10%弹头被甲,10%覆铜),终于达到了令我接受的程度。”

    “多少!???”×N

    悟了!众人悟了!

    感情不是朱涵故意说话气人。

    人家是怕咱兴奋过度噶过去。

    按他这么算岂不是一颗鬼子子弹能换150多颗钢短弹?

    就往少了说,换他个130颗吧!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15600发钢短弹干死一个鬼子是赚的!

    是赚的!

    是赚的!

    特娘的,打了这么多年仗,头一次知道子弹的买卖还能这么做。

    “这里是一百三十六万发子弹,大部分是近一个半月生产的。”

    “随着大型辊压机和冲压机的投入,前段时间又有两条生产线建成,目前已有8条子弹生产线投产。”

    “按每天12生产小时计算,每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约5000发子弹,产量虽然少但总比没有强……”

    “好,好,好……”

    此时已经老泪纵横的刘老总完全没有了平常的气定神闲。

    他怎能不激动?

    要知道,八路军刚刚入晋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平型关大捷。

    而作为当时八路军主力和实力最强的115师,开打前全师上下弹药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来万发。

    牺牲的烈士们啊,你们看到了吗?

    咱八路熬出头了!

    “这些子弹防锈吗?耐腐蚀吗?易于长期保存吗?”

    赵思涵依旧不死心。

    而这次,都不用朱涵开口,朱涵的警卫员李大有直接回答了他。

    “没问题的赵思涵同志。”

    “朱厂长从第一批子弹开始,每天都会拿出一部分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测试。”

    “事实证明,这些钢壳弹在潮湿环境下的储存时间虽然比铜壳弹短了一点,但都在可接受范围,保养得当的话完全能够满足长期储存的要求。”

    这已经是衡量一款弹药好坏的最后一块拼图了。

    赵思涵勉力地点了点头:“看来你确实搞出了一种可用的弹药。”

    其实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什么坏心思。

    只不过是朱涵的计划太激进,让他完全无法接受而已。

    “那枪呢?就算子弹有这么大的产量,你能造出多少枪?战士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款枪?”

    “目前,月产量300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