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施工和卫生可以完成,桌椅本来是同步的,但现在没了加工场地,桌椅恐怕还要两天。” “嗯,既然摆烂了,我们就摆到底,干脆家具加工就在厂区门口的路上做。”李桐福狡黠地建议。 “好,阿哥,等食堂的桌椅做完,我们办公家具的加工也在路上,这样领导来了看看我们的新式家具,说不定还能给我们免费做做广告。” 兄弟二人兴奋地商量着,向厂里走,并且把邀请领导来吃饭的事情定在了三天之后,以免夜长梦多。第二天一早,杨柳方等石头书记来送水的时候,把供销社社长来视察的时间告诉了他。石头书记也在当天上午去了汉王川乡,乡里陆书记和乡供销社的社长知悉后,答应会准时来到他们村,又询问了一些接待事宜,才让他离开。 社长来的那天,风和日丽,村里一大早就派人把迎宾路进行了洒水扫地,在一些树上还别出心裁地贴上了诸如“改革开放谱新篇农村面貌换新颜”、“社会主义好”、“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等标语。在路的尽头,杨柳方工厂的墙上挂上了“热烈欢迎市供销社及乡领导莅临指导工作”的红色条幅。村书记石头,村会计、妇女主任、家具厂厂长杨柳方等早早地等在了条幅前面。 只是不合时宜的是,条幅到厂门口的路上,石勇石方带着两名工人在裁切铝合金型材,村里手巧的两名妇女在大尕和小尕的带领下,忙着组装办公家具。整条路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通道供领导们通过。石头村长建议说这样太乱,让加工在后面的田地里做。杨柳方推说第一取电不方便,第二设备需要固定,田地里土质松软,固定不了,调不了平衡。同时领导既然是来视察工作,当然要看到工人们的工作状态。 还没到九点,乡里陆书记和供销社社长骑着摩托车先赶来了,石头村长迎上去介绍。其实大家都是熟人,杨柳方第一个项目给小学做课桌椅就是陆书记倡议的。那是他刚上任的第一次视察,看到中学的课桌椅如此破旧,发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倡议,上下一心把汉王川中学的课桌椅换了个遍。同时将退下来的课桌椅经过杨柳方的改进后,拨给了一些小学高年级使用。也正是在他的提醒下,杨柳方和李桐福注册了这个家具厂,也是汉王川第一个民营的工厂。只是今天是陆书记第一次来工厂视察。 趁李社长还没来,陆书记提议先看一遍工厂的境况,杨柳方带他们穿过门前大路上的工作区,沿着工厂大门外墙,通过厂里码放货物的区域特意留出来的狭窄的人行通道,看了一下新改建食堂和卫生间,以及工人的淋浴间。陆书记一句话都没说,走出工厂,看到工厂后面堆放着大批的货物,还有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在远处巡逻,陆书记依然一句话没说,还皱紧了眉头。 上午十点,城北供销社李社长的吉普车姗姗来迟。由于李桐福提前知会了李社长,乡里特意安排了接待,他专门叫了供销社的司机来开车,而自己则在李桐福的陪同下,和王艳华一起坐车前来。他们一进入到了迎宾路,看到路面很干净,就打开车窗,闻着洒过水的路面上释放出的泥土的清香,心情很是舒畅。 看到树上贴的标语,李社长叫司机开慢一些,他要看仔细。发现这些标语尽管语句对称有点不伦不类,但都是农民心里话。他自己在供销社工作这么多年,从基层售货员,一步一步到今天,也是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过的。在党的领导下,大家从缺吃少穿,到物资一步一步地丰盈起来的全过程。 吉普车很快驶近工厂欢迎自己的条幅前,他让司机停下车,自己下去,以示对迎接自己的乡领导的尊重。李桐福和艳华跟在后面,陆书记迎上去,李社长也加快脚步,双手相握,二位领导互相寒暄。 “哎呀,李社长,可把你盼来了,欢迎来我们汉王川指导工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