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拒绝-《如意娇宠》


    第(3/3)页

    “不用,到时咱们一起出去看热闹。”她大气挥手,正好最近闷在府里也没事干。

    会试张榜的日子比起过年也不差什么了,池双卿带着母亲和弟弟上了对面茶楼,下方就是张贴名单的地方。

    时间一到,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鞭炮声,随后就有衙役带着一张红纸过来,扫了眼围着的学子,大声恭贺道:“张榜了,各位往后退一步,也祝各位学子前程似锦,金榜题名。”

    围上了学子纷纷道谢,随后就一脸紧张地盯着他手中的红纸。

    “姐姐,下面好多人。”池双晋攀在栏杆处,手上抓着一只大鸡腿,一边吃一边好奇地往下面看。

    池双卿低头看了一眼,随后笑道:“以后晋哥儿也去书院,给姐姐和娘亲考个秀才回来,好不好?”

    “好。”他大声答应,目光清澈,实际完全不知道秀才是个什么,最后还好奇的问了一句:“姐姐,秀才好吃吗?”

    “噗呲。”池双卿倚着池夫人笑弯了腰,在他脸上捏了你,说道:“好吃,可好吃了。”

    一听吃好,池双晋立马举起双手,“我要考多多的秀才,姐姐和娘都吃。”

    这下连池夫人也忍不住勾起唇,笑了起来。

    “唱榜了,唱榜了,快听听有没有我们公子。”不知是谁吼了一声,原本还在接头接耳的人纷纷闭上了嘴,竖起耳朵听衙役唱榜。

    “第三百名,和州襄阳县.第四十六名,京城韩国公府韩承业.”

    “韩承业?我没听错吧?”池双卿连忙探出脑袋,不过只能看待下面密密麻麻的黑色人头,分不清谁是谁。

    “这个人是有什么问题?卿姐儿认识?”池夫人问道。

    池双卿点头,说道:“是韩国公府大房的二公子。”

    下方唱榜的人没有停,已经念道前面十名了,“第十名,白原州沂南县周清澹第四名,宁州福民县杨贺宇,第三名,和州泗水县张显贺,第二名平州南水县张进安,第一名南州福安县齐寅生。”

    “咦,前面这两人怎么都没听过?”下方有人奇怪的说了一句。

    旁边接话道:“可不是,你们有谁听过他们的名头吗?”

    要说像张显贺、周清澹他们考个头名,没人觉得奇怪,偏偏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家心底不由升起一抹猜疑。

    心里不甘的大多都是榜上没名的,考上的自然就高兴了,咧着嘴笑道:“天下学子这么多,兴许人家就属于低调的那种呢。”

    “哦,你的意思是,我们就很高调了?”旁边有人不乐意了。

    那人也不惧,摇着折扇轻松道:“你们高不高调自己不知道?没考上就希望别人也考不上,啧,你们这样的人就是再考十次也考不上。”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旁边的人的气的双眼泛红,眼珠上布满血丝。

    “张兄,冷静,冷静,别和他一般见识,不过考了个二百多名,也就是个同进士的命。”身旁的人连忙拉住对方,狠狠地瞪了眼讽刺他们的人,面带不甘地拖着被喊张兄的人离开。

    “二百多名怎么了?你还考不上了呢。”说话的人面色阴了一下,随即摇着折扇离开了。

    会试结束,一个月后就是殿试,考上的自然皆大欢喜,没考上的,不是去秦楼楚馆醉生梦死,就是混在茶楼不知密谋着什么。

    看完唱榜,池双卿几人意犹未尽地离开了。

    原以为就等着一月后殿试,然后再去看状元游街,谁知道,离殿试还有半月,京中不知从哪里流出一则消息,说此次会试有人舞弊,靠着作弊才榜上有名。

    众人一下子联想到榜上的头名和第二名,或许是落榜学子心中不甘,也或许是有人暗中推动,这流言越传越烈,没两天整个京城的人都开始谈论起此事。

    连待在府中的池双卿都听到外面的传言,可见这事闹的有多大。

    银月这几天兴奋地不行,每天天还没亮就往外跑,一直要到太阳西落才回府,一回府,就马不停蹄地将打听到的消息说给池双卿听。

    “姑娘,姑娘,又有大消息。”银月兴奋的冲进来,额上还冒着点点细汗。

    池双卿放下绣棚,扭了扭脖子,“什么大消息?”

    “今天有一百多个学子结伴去皇宫前联名要求彻查这次会试舞弊之事,奴婢偷偷去看了一眼,果真好多人坐在皇宫前,黑压压的一片,现在还没走呢。”银月小小地吸了口气,又是害怕又是兴奋说:“好多百姓都围在外面看,连禁卫军都出动了。”

    “圣上有下旨彻查此事吗?”池双卿坐直身体,竖起耳朵听着。

    银月摇头,“不过奴婢听到有人说那位头名的齐公子与齐国公府有关系,姑娘,你说会不会是明王那边漏了试题呀?”

    “齐国公府的人?”她眉头轻轻皱了起来,各种想法飞快闪过,最后抿唇道:“你接下来别去打听消息了,咱们好好待在府上。”

    银月不解,小心问道:“姑娘,您不想听了吗?”

    她摇头,神情担忧道:“科举舞弊是国之大事,如今皇储之争越来越明显,我害怕到时候牵扯到某位皇子身上,殃及咱们这些池鱼。”

    听姑娘这么说,银月恹恹地答应:“那好吧。”

    这些学子在皇宫前坐了三天,到第四天,宫中终于下旨,着刑部、大理寺彻查科举舞弊一事。

    这些在皇宫前静坐的学子也被压了下去,随后大理寺的人行走起来,前往贡院调出此次会试答卷。

    自那些静坐的学子被押下去后,京中刚开始缓和的气氛再次沉重下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