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仅八十万亩郑国渠,今年便能为长安带来一百五十多万石的粮食。 “太原最早兴修水利,灌溉良田约三百万亩。河东虽稍晚,然境内河流众多,除大河、汾河以外还有众多支流,兼之河东富庶,灌溉水利尚在太原之上,浇灌良田四百万亩。河内境内多山,灌溉设施不齐,庆幸河内受旱情影响最轻微。” 张瑞略算了一下,太原三百万亩,河东四百万亩,加上河内的八百万亩,今岁能保持收成的土地大概在一千五百万亩左右。 但这一千五百万亩良田亦只是勉强保持收成,产量必然下滑,能保持一石到一石半之间便值得庆贺了。 能得粮一千五百万石至两千万石之间,扣除今岁每名百姓的税赋减免,官府仅能征得赋税约百万石。 张瑞略吃一惊,说道:“今岁仅能得粮两百五十万石左右?” 审配面色凝重,摇了摇头,说道:“此间尚有府兵之田,无需纳税。秋收或许只能得粮两百万石。” 两百万石粮食,若是行军打仗,足够十万大军征伐十余月,打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 其他诸侯有此收成,做梦都会笑醒。 但在张瑞这里却依旧是杯水车薪。 要救济上百万受灾百姓、要养活数十万活命流民,至少需要将这个数字连翻数倍。 审配劝慰道:“旱灾一至,赤地千里,能有此收成已经殊为不易,其他诸侯即便未受灾情,亦征收不到两百万赋税。” 虽然如此,张瑞还是心有不甘,问道:“若欲增加粮食产量,正南可有何策?” 审配想了想,说道:“最佳之选莫过于修缮郑国渠。费力少,而产粮多,官府税率亦高。” 的确如此,郑国渠每多浇灌一亩良田,官府能征收到得赋税便足抵其他田地十亩。 “召贾逵前来议事。” 贾逵如今就在长安,听闻召唤,很快便赶至府内,询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