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嗯?是何缘由?” 裴潜解释道:“河内郡境内多山,山贼为祸严重。河内郡兵又皆随王匡南渡大河,导致山贼愈发猖獗。及主公升征西将军,总督河内军政要务,校尉郭淮、韩浩乃常领兵扫荡山贼。日征夜战,与黑山军尝有大小战事数十场。” “河内官员不得不忙于安置俘虏,分配荒田,供应物资。” 张瑞面露沉思,还是走到如今这一步了。 占据并州、河内的征西将军府,势必会与黑山军爆发激烈冲突。 彼辈以劫掠为生,而自己以打击匪寇为务。势如水火,不能共存。 张瑞料想过双方会兵戈相见,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自己还想留着黑山军去牵制袁绍,让张燕与袁绍激烈斗争,自己在一旁享渔翁之利。 不曾想自己要先一步与张燕交战。 若是将张燕削弱的太惨,将来袁绍无人牵制,岂不是会更加顺利的占据河北? 沉思了许久,张瑞说道:“令高顺统兵两万进驻河内,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一切山贼匪寇,速还河内平宁。令张辽领兵一万五千,出壶关,迅速收复上党郡县。诸军皆谨守郡县,引而不发。” 虽然关西大旱,导致张瑞治下粮草紧张。 但受旱的诸侯又不止张瑞一人。不然张燕也不会顶着双方大战的压力,纵容山贼四方劫掠。 张瑞负担的起三万大军每月耗粮数万石与黑山军遥遥对峙,张燕却负担不起十余万黑山军的巨大靡耗。 一切军事行动都有其背后的政治目的。 张燕与三万并州精锐死战到底,即便惨胜,亦不过是能前往关西劫掠一片受旱灾覆盖的灾区,所能收获甚微。若是战败,更是会死伤无数,根基受损。 与其如此,张燕为何不去更富庶的冀州劫掠? 张瑞不能决定张燕的规划,却能立不可胜之势,因势利导。 将黑山军的祸害引到冀州去。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