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尤其小农经济时代,生产力提升速度永远跑不赢人口提升速度,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开垦到极致,也养不活越来越多的百姓。定期爆发叛乱,不可避免。 自己只能小心翼翼的避免后世发生外族入侵,神州陆沉一类的事情。 但明知道人口提升速度过快,不利于维持稳定,张瑞还是不得不关注保证民生的事情。 那就是医疗,总不能让诸夏子民的平均寿命一直维持在东汉的二十二岁这个水平。 二十二岁的平均寿命,听起来极为不可思议,但却是惨淡的现实。 先不论穷苦百姓家如何,王安石变法时的宋神宗,生育有十四位皇子,十位公主,其中皇子早殇八人,公主早殇六人。活下来的也没几人长寿,宋神宗幼女徐国长公主年仅三十一岁便亡故。 三十一岁,后世才正是水嫩成熟的少妇,在封建时代却已亡故,这样却依旧算是皇室子弟中长寿者。 民间的情况如何,可想而知。 张瑞问道:“医学院情况如何,孤所聘请医学博士张仲景在否?” 司马徽答道:“某曾往弘农亲自拜请张仲景,请其担任医学院祭酒一职,负责提升医学水平,传授医术,其已身处长安学宫当中。” 张瑞好奇,问道:“张仲景顺利应允?” 印象中这种悬壶救世的医者,是不愿为几斗米折腰的,很少会为官府效力。 司马徽笑道:“君侯怕是对隐者贤士有所误解。张仲景并非愚钝倔强之人。以其见识,了然清楚,一人之力能救治之百姓有限。而在学宫提升医学水平,著书立作,传授医术,培养医者,才能救治更多病患。” “其不愿为官,只因其志不在此,亦无治才而已。在学宫能使更多百姓受到救治,张仲景岂会婉拒?不然岂不是沽名钓誉之徒?” 沽名钓誉。 张瑞细细品味,似乎也有道理。 汉末重隐士之风,这导致很多人故意拒绝官府征辟,以增加名望。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 就是这群沽名钓誉之徒,使太多真正贤者被人误解。 这种事,连诸葛孔明都不能免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