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蒙恬看似粗犷的汉子,也是个高人啊?! 一句话,将所有人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此时的王贲如同陷入了深度癔症,呆呆傻傻,话都不说。 问他?怎么问? …… 作为穿越人,嬴钰十分清楚,任嚣去世后,赵佗接任。 在大秦灭国之时,并未勤王。 当然,这不是重要的。 胡亥这个白痴,加上赵高这贱种,根本不值得勤王。 大秦被灭之时,赵佗成立南越国,自立为王,享年103岁,少有的高寿之人啊! 活生生的熬死了汉代五代帝王。 直到百年之后,汉武帝发兵,才将南越重新纳入华夏之版图。 换句话说,百年之后才有些许回报,而且是炮打出去,收获了几根蚊子腿。 甚至,直到宋代,罪囚发配,首选岭南边境凄苦之地。 硬要说所图为何? 占领百越,可获得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 多么傻逼的想法和行为?! 不占领,就不能用中原的丝帛和手工产品展开贸易了?连温饱都未解决的发展中国家,要这些奢侈品何用? 此举如同原本轻装上阵,还可走向小康之家,非要强行把一群穷亲戚并入家族。 却悲催的发现,穷亲戚不仅无法做出任何贡献,还是一个填不满的无敌黑洞。 唯一的欣慰便是,家族更大了。 大而不强,有个球用! 最关键的问题,大秦本来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自顾不暇啊! 通婚、通商、通文化,潜移默化的同化,岂非不战而屈人之兵? 后世的“英”就相当聪明,对落后的“阿三”是殖民,而非占领,又能实现敲骨吸髓。一旦纳入版图,才真是个烫手的山芋,甩都甩不掉,非把“英”拖垮不可! …… “父皇,南征百越,可谓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守土扩疆,是每一位帝王和将士的荣光和追求,但时下,远不是时候。 大秦才结束千百年来的战乱,百废待兴,更需要休养生息。 或者说,父皇太过伟大了,为了华夏的未来,却将整个大秦拖入泥潭,甚至背上暴秦恶名。 此工程的消耗,远超当年的郑国渠。 郑国渠,是涵国的阳谋,是疲秦之计。 但咬紧牙关,终生受益,郑国渠让关中成为一片沃土。 南征百越,投入巨大,颗粒无收。 当断则断,及时止损! 迁徙五十万军民,不如留在大秦修交通驰道,建灌溉灵渠。 至于如何经营岭南,嬴钰会单独提出解决对策。 总之,不能让大秦雪上加霜!”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