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广开言路-《元婴老祖穿成炮灰真千金后》


    第(2/3)页

    野蔓说:“再看海州,那些东西、花样有多多?人、绝不是把路越走越窄,而是越来越精彩。科举应该集中在官学,不是说书院不行,但书院应该更自由。”

    王素宁插话:“海州我都没逛完呢。”

    野蔓说:“活到老逛到老。”

    王素宁美滋滋。

    汪汝迁看这单纯的丫鬟,遇到好主子就过得好。

    主子很重要,有些东西也能固定下来。

    遇上没那么能力的,也能照着办。

    不像现在的皇帝瞎折腾,他都照着高宗的来都不至于这样。

    野蔓说:“书院不只是监督,更是提意见的。他们更自由,就能想到更多。或许很多理想化的,但有时候需要理想,也是不错的参考。关键是,皇帝和朝廷、往往有对立,那些瞒上欺下的、总想糊弄。这时候,多一个声音就很重要。就算不对,有时候能叫人警醒,有时候愈发把人搞的糊涂。”

    王素宁直乐。

    汪汝迁说:“是不是更糊涂,就得看自己脑子。”

    野蔓说:“书院有大用处。要防止他们走歪了。”

    汪汝迁点头。

    这些人如果抱团和朝廷对着干,那就有意思了。

    怎么样不让他们抱团,让他们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野蔓说:“对他们限制好,引导好,利不多,名要够。很多人不是喜欢名?”

    汪汝迁点头,很对!

    不论松山书院、还是历山书院,都注重名。

    名垂青史。

    汪汝迁说:“搞九院联盟,海州好像不行,得搞一个起来?”

    野蔓笑着点头。

    海州不是没书院。

    只要一个书院的名,就像街上,能给你搞出无数的花样。

    花样多,但没顶尖的、是事实。

    这不是说搞就搞的起来。

    汪汝迁觉得,海州有必要搞。不能全是商人。

    何况,商人要发展,还是离不了读书。

    野蔓笑起来:“士农工商,不知道士和商会碰撞出什么?”

    王素宁说:“看到有潜力的,可以送十个美人吧?”

    野蔓看这丫鬟,可真聪明。

    汪汝迁说:“这风气一定要改。士人也不该随便将这当风流。”

    野蔓说:“抄了顾家、张家等,给书院百万两银子,让人看好银子的使用。书院里过得滋润,再好好干正事。士人引以为荣的应该是书香、而不是脂粉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