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是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说这身才学,何尝不是种宝贝呢?” “寻常人家,痴些傻些笨些,何尝又不是福气呢?” 李仙心头略沉,看来此事为真。又问道:“想不到,你还颇有才学。” “嘿嘿。” 豆腐小贩挠了挠头,“我不是说了嘛,我也就看不懂字,读不懂书,其实那些诗文、词句,我多少是晓得些的。” “大爷,又一碗,您且慢慢尝。”见李仙吃完,识相的又递来一碗。 “看来你对这学考之事,还颇有研究?”李仙问道。 “年年冬考,都设在黄玉县,想不研究也不成啊。”豆腐小商自嘲道:“再者说了,咱们普通人,比起那什么武道,文道更能看得见,摸得着。” “当然,说是这般说,实则每年摘花的普通人,也少得可怜。” “一般学考过后,摘花学子会如何?”李仙问道。 “嗯…”那商贩停了动作,思索片刻后,说道:“学考摘花,便可上府城报道。府城设有学府,摘花学子可入府修习。” “再进一步,我就不晓得了。” 那缥缈气运之说,寻常百姓,实在难以说清楚。 “好,谢了。” 李仙连吃四碗,手脚均暖和了。 去往闹市之地,见有一酒楼,自二楼露台上,垂下一红色榜单。其上写着各种名字,排名并无先后。 “李小凡…” 看到阿弟名字,李仙一阵欣慰:“阿弟果真上榜了,不枉费他熬夜苦读。” 纵使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李小凡付出的努力,还是历历在目。 李父死后,两兄弟没钱买书。李小凡时常裹着父亲的大衣,躲在私塾旁偷听。 用尽一切办法,只为获得那一二学识。 期盼着冬考摘花。 让两兄弟翻身。 李仙捏紧拳头,目光变得冷冽。只是一路看下去,只有三十六个姓名。 “上榜者足有三十六人。” “如今阿弟全无踪迹,那第三十七人,是此行关键。”李仙陆续去了三处榜单,均只公示上榜者。 直到在衙门前,才瞧见那第三十七名。 “郑彩旗” “第三十七名。” 就是他了! 李仙面色如常,离开了衙门。接下来要弄清楚,这郑彩旗是何方势力。 顺腾摸瓜,才可知晓阿弟所在。 “我不可露了马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