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此一来,锅中白烟萦绕,其内参杂丝丝缕缕黑烟。两种烟雾参杂,却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李仙双手灵活。探手入锅,在不拨动白烟的前提下,将黑烟抽取而出。 探云取物,探云取雾! 神乎其神。 烟雾布散,有形而无质。探手入雾中,却不拨动丝毫,这本便不可思议。 再想要从中抽出黑烟,更是匪夷所思。 李仙绕锅而走,每次出手,必精准迅速。双指夹雾,抽离出来。 [你探云取雾,熟练度+6] [你探云取雾,熟练度+8] …… 一缕缕黑烟,如抽丝剥茧。 待到满锅白雾,纯净洁白,再难见半缕黑烟。众差役无不惊叹,拍手叫好。 [熟练度:3754/5000大成] 傍晚时分。 李仙轻呼出浊气,修长十指轻甩,松懈筋骨。今日燃烟练手,进度显著。 他嘱托一声,离开堂口。 转过数条大街,来到一家织衣铺前。 匾额上写着“罗织衣铺”四字,铺内装潢简单,中规中矩。 李仙行入衣铺,那掌柜见李仙气度不凡,忙来问询,恭恭敬敬,心底还想:“这位爷高大俊逸,气质不俗,怎会光临我这家小店,莫不是走错地了?”。 一番交谈,李仙爽快说明来意,表明身份。掌柜这才恍然大悟,恭敬道:“原来是武尉大人,小的眼拙,竟不识您这大佛。” 李仙要来账目,查探衣铺经营状况。 大武皇朝一匹粗布,约二百五十文。店铺买布贩布,流水一般,只能算小本买卖。 李仙边看账本,边打量衣铺环境。心中思忖: “这家织衣铺,乃是赵家所赠。铺面约莫百来平米,只是货源一般,多是那粗布。乃从县中妇女收购。这等粗布利润小,赚得只是辛苦钱。” “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账目我已看过,行情好时,满打满算,一个月里减去工酬钱,能有二两银子入我账下。” 此处是“西风街”。 经营状况一般,若是在“红烛街”,便不可同日而语。 且青宁县商铺,需向帮派上缴保护费。少则几百文,多则一二两。满打满算,普通人的小店小铺,日子虽比佃农滋润,却也担惊受怕。 “罗织衣铺”旁的“裁身衣铺”,也是李仙产业,乃林家所赠。 两家衣铺情况相当。查阅完账本,李仙灵机一动,忽想:“夫人名下有一大片桑圆,每月都有珍贵蚕丝面料。我若能薅出些毛,用于我衣铺经营,每月收入必然大涨。” 将账本合上,心情大好。 忽见一妇人,手持一卷布卷,埋头行入衣铺。 李仙喊道:“刘大婶。” 刘大婶一愣,左右环顾,见是李仙在叫自己,颤颤兢兢道,“大人,您…您是叫我?”吓得双腿发软。 李仙和煦笑道:“刘大婶,我是小仙啊,你不认得我了?” “啊!小…小仙?你是小仙?”刘大婶大惊,细看之下,确是李仙无错。说道:“怪哩,怪哩,你咋在头上,点了枚红痣勒?还别说,怪是好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