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香君-《大明1624》


    第(2/3)页

    “原来如此。”朱由校点头道。

    “皇上,现在已经是午时三刻,是否传膳?”顾媚问道。

    “传膳。”朱由校说道。

    ……

    酒过三巡,这次的宴会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第一个进言的居然是侯方域,这是朱由校最讨厌的几个人之一。朱由校忍不住看了一眼侯恂,此时的侯恂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朱由校又看向顾媚,顾媚轻声说道:“安排进言之人的事情都是朝廷大臣们安排的,妾也不知。”

    “平身,你有什么要跟朕说的?”在这样的场合,朱由校也不能无故发火。

    “臣有一事,江南一地盛产丝绸,但自从陛下提高税收,丝绸的销量日减,尤其是从今年开始,丝绸的销量比往年下降得更多,民间许多跟丝绸有关的作坊现在已经是无以为继,濒临倒闭。一家作坊倒闭,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将会无以为生,如果有数十家,甚至数百家倒闭的副,将会有数以千计的人失去生计,这些人将会成为流民,他们将会影响到帝国的安稳,甚至会影响到帝国的江山社稷。”侯方域说道。

    “这里可有丝绸商人?”朱由校问道。

    “有,南京城最大三名丝绸商人都在此。”王礼乾回答道。

    “传。”朱由校说道。

    南京城的三名大丝绸商人,其中一人便是海运公司的股东,名字叫胡青,他是最早跟张国纪合伙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正是通过和张国纪合作,他一跃成为南京城排的上的富豪。在历史上,明朝最赚钱行当,第一当推盐和典当行业,第二当推茶和木,第三才是布匹和丝绸,最后才是粮食和其他商品。胡青一个丝绸商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可见他和张国纪合作给他带来多少利润。

    其他的两名分别是刘大龙和向小青,这两人的生意规模远不如胡青,生意也主要是是帝国之内。

    “刚才侯方域说自从提高税收之后,丝绸的销量便与日俱减,可有此事?”朱由校问道。

    “陛下,侯公子……”胡青和朱由校熟悉,一上来就抢着要说话。

    “胡青,你最后说,其余两人先说,朕要听实话,你先说。”朱由校打断了胡青的话指着刘大龙说道。

    “回陛下的话,并无此事,草民今年的丝绸销量比去年还增长了一成左右。”刘大龙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