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关键的是,张涛告诉秦时,二十年前,他还是京城一名将军身边的亲兵,彼时的白莲教比现在更加活跃,多次趁着天灾之时煽动民变。 于是龙椅上那位一怒之下就派这位将军围剿白莲教,张涛作为亲兵自然是常随在身侧,月余时间,大明境内最大的一股白莲教势力被扑杀,歼灭近五千教众。 但是几名匪首和一些骨干凭着不俗的武功的突围而出,其中一批主力便是往南边窜逃,而吴中承在安县崛起便是在这件事之后的一年…… 而如今,近二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如果那股白莲教真的和吴中承有瓜葛的话,估计已经在南边彻底站稳了脚跟。 如果他们还是当年那个不惧朝廷,有职业道德并且不忘初心的造反组织,那么接下来,他们的目标基本可以确定,就是秦时和吴中承脚下这个早就被朝廷忘却,但实则是大明屏障的边陲小县了。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什么的最讨厌了…… 老老实实地和黑风寨学习当个良民不好吗?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如果白莲教不来招惹秦时,让“白莲教”这个名词永远存在于秦时关于历史的思考当中的话,即便秦时如今活在历史之中,但二者仍然是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有了这个距离感,虽然秦时不会产生俗话里说的亲近喜欢之类的情绪,但至少不会厌恶和反感。 而那些和秦时丝毫不相关的一个个名字,彼此串联起来之后产生的,或许在远方,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很浩大,很壮阔的一个事件。 而那时的秦时,可能会坐在寨子里那颗巨大的槐树下,手里端着热气霭霭的茶盏,茶面上漂浮着几片纤薄的茶叶,阳光倾泻下来,微风吹过,地面上树影微颤,秦时慢条斯理地吹开茶叶,轻啜口茶,然后眯着眼睛感叹一声:“阶级的局限性啊……” 多么美好多么隽永的场面…… 很可惜,这个意境十足的场面很大概率不会有了。 因为如果吴中承背后的大佬真的是白莲教的话,秦时很可能会和他们打起来,你死我活的那种,就算秦时会坐在槐树下感叹,也多半会是“狗日的白莲教”之类有辱斯文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