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怀着朴素的情结,这几年下岗浪潮一直存在,滨海独善其身一直平稳过度,有甘笛的功劳,让滨海成为一个风雨飘渺的蜜罐中成长,滨海市老百姓的阈值提升。 这次因为2000人下岗浪潮,聚焦到许佳的前途,让人更加扼腕叹息。 在有心人推波助澜下,对比极地人的火热大卖,形成讽刺对比。 “五中的年级第一,正常考试市重点学校没问题吧。” “100%,未来大学好苗子,可惜了。飞来职专?是甘笛收购的企业吗?” “甘总又是捐赠股份,又是在滨海市搞扶贫,结果让一个好苗子去飞来职专?他怎么想的,给点奖学金,支持许佳念大学是正途啊。” “哼,估计是为了给他的新学校打基础呗,想升格,就要好生源,像许佳这种好苗子,看到肯定不撒手,毕竟是商人。” “捐献不少,可以救一下企业和下岗工人。” “不可能,人数太多,企业减产,甘总的企业放在一起都不够打。”理中客看到周围人的反应不善,又道:“其实说白了,他怕被缠住,捐一点杯水车薪,捐多了惹祸上身。” “多少都是些心意啊,白买他不少保暖内衣,真是浪费。” 甘笛早就不是初出茅庐的背负债务,孤独一掷开发保暖内衣的创业大学生,在老百姓眼里,他是经营五家企业的十亿富豪。 他高高在上,却欺负初二女生许佳,一个同行业的女工待岗,被逼到女儿出走去职专。 甘笛在滨海市的金身裂开了。 媒体对于这种事最敏感,都市报王主编也不认同甘笛的做法,说道:“英柔啊,你看看做一期跟踪报道,委婉批评下飞来职专的做法。” “这件事我清楚,许佳是自愿的。” “小孩子赌气而已,18岁都不到,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太冲动。” 罗英柔想不到朱鑫礼他们的杀招如此凌厉,甘笛在滨海市有口皆碑,竟然能扭转风评。 吴虹脑子很乱,她被工友讽刺一番卖惨。 大家境遇相同,你却因为采访,得到大把好处,不少企业伸出橄榄枝,许佳也得以有助学金回到五中上课。 九组的工友感到受到背叛,想起当初找吴虹商量的情形,原来人家早就谋划退路,所以推脱不管。 呸,真是人精。 等到她推车回到棉纺宿舍的小院,发现门前都是记者,他们都是嗅到新闻价值,一个个话筒怼到吴虹的眼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