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双赢-《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


    第(2/3)页

    甘笛煞费苦心先是用许佳作为子弹,在米国打出悲情牌,然后通过甘道梁先生的运作,通过东瀛纺织做转口贸易,才有当初裁剪配额的三分之一采购量。

    虽然文广泽不太懂米国国会和运转,这次配额在短期内恢复,背后肯定有不少人的努力,付出不少利益才能推动成型。

    甘笛最起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都说甘笛善于布局,这次布局应在滨海市准备裁员开始筹备,现在开花结果,你等到最后一分钱不要?

    “想要啊,但是你们更需要这份出口配额。”

    夏宛实话实说:“这次风波让公司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出口配额的减少让纺织品倾斜到国内市场,使得同行们产生罅隙,市场竞争剧烈,让其他企业难以生存,所以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夏宛拿出一份新协议:“这是我们草拟的补充协议,没有任何强制要求。因为这次承揽配额出口方是极地公司,所以我们想将新品计划推广到全国,不能单单靠着滨海市的纺织企业。”

    “希望将出口配额和新品计划进行置换,通过这种方式在津门和省城,以至于魔都培养市场和分销商,也将我们的服装标准进行统一。”

    “这里我加一个条件,召回原来下岗职工,这些额外配额也会考虑给到津门纺织。”甘笛想起老妈偷偷给在津门的亲戚送东西,他记得舅妈应该在下岗之列,多帮帮也是应该的。

    “甘总,我谢谢你。”

    文广泽感慨道:“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原本极地公司的保暖内衣已经成为国民品牌,现在更进一步,想要推广标准,夏主任,你们野心不小啊。”

    他和东瀛方面讨论细节,甘总早期的标准几乎和东瀛质量检验要求一致。

    有出口配额的东风,夏宛的战略是将全国的纺织品都纳入极地质量管理体系,极地公司每年的新品策略直接省去运输,分销商等地头蛇的成本。

    通过配额管理,将当地纺织巨头控制住,让他们替极地公司打工,成为极地公司品牌战略和标准的一环。

    她未来的野心是将极地服装标准制定成为标准,未来任何公司新品上市都要选择极地公司的质量体系。

    “文厂长,极地公司是想做点微小的贡献。意下如何?”

    10亿纺织品出口,比文广泽当初与省城默契谈判的比例还要高,如果置换新品,短时间内接受到新型印染工艺,杜联的莱卡棉,GORE-TEX,对公司转型有极大的提升。

    极地公司想借助津门纺织的渠道和地方影响力,扩大品牌效应,也缓解新品服装对地方纺织的冲击。

    从而达到标准化的第一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