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剧本围读-《流量的转型之路》


    第(2/3)页

    在一间会议室之中,剧组的主要演员都已经来了,该来的剧组工作人员,除了灯光组老大,也都已经来了。

    上官飞见到章珏进来,朝他微微颔首,然后说道:“既然都已经来了,那围读就开始吧,蒋青,你先来念旁白。”

    《楼外的蒹葭》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校园暴力,其中掺杂着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思考。

    男主角沈冷朔出身单身家庭,长期受到父亲的暴力侵害,在学校里面一直表现的吊儿郎当,打架逃课等事情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女主角薛清秋,普通的高中女学生,家庭幸福,成绩优异。

    事情的开始,薛清秋与夏天两人,被班上的几个小太妹欺负,敲诈钱财,然后刚好碰上了沈冷朔。

    沈冷朔出面教训了一番小太妹,然后认识了两人。

    然而这些小太妹并没有就此放弃欺负两人,两人将这件事情告诉老师,但这些小太妹也只是被警告了一番,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两人。

    两人再次告老师,依然无用,告诉家长,一段时间之后又故态复萌,两人不堪其扰。

    在一次被欺负之后,夏天从天台坠落,这件事终于惊动了学校,还有警察。

    薛清秋出面指控那些小太妹,但是最后却是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这件事随之不了了之。

    毫无疑问,薛清秋这个指控她们的人,成了小太妹们的眼中钉,各种欺辱随之而来。

    而沈冷朔因为夏天的事情,关注起了薛清秋,出面维护她。

    最后两人成功走到了一起。

    只是事情并没有完结,沈冷朔不可能每时每刻跟在薛清秋旁边。

    然后小太妹们找到了机会,在放学的路上堵住了薛清秋,又是一番欺辱。

    在被沈冷朔“恰好”遇见了之后,他选择了以暴制暴,他将这几个小太妹都杀了,“一劳永逸”。

    最后沈冷朔被抓,结局没有交代,但是估计难逃一死。

    这部片子的讽刺意味显而易见,老师、学校、**、家长,每一个环节都为这个悲剧奠定了基调。

    冷溪首先在这场围读之中发问:“接二连三发生这种欺负学生的事情,老师的态度为什么这么敷衍,而且还说出她们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们这种话,难道这个老师本性这样?对待好学生不应该这个态度吧?而且这个老师不管,不会举报到教导处去吗?他们难道也不管?”

    魏芊也很赞同这个观点:“确实是个问题,如果对待差生这样,那还可以理解为对差生的厌恶,基本上不会有哪个老师厌恶好学生吧?而且薛清秋和夏天不能转学吗?”

    “这个确实是我忽略了,我当时写剧本的时候,只想着竖立这么一个典型,所以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

    上官飞大大方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他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要解释也能够解释的通,你们看后面这里,那几个小太妹能够这么轻易就从一场人命官司之中脱身,是因为她们家里的背景不凡,所以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学校方面都知道她们家里的情况,所以才会这样,到时候加一场戏点一下就好了。”

    “至于转学,你们实际了解一下就知道不容易了,特别是高中,自有国情在那里。”

    现在上个学都得填父母的职业,更过分的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得填上,学校方面知道、并且顾忌几人的背景也能够说得通。

    所以冷溪和魏芊都点点头,接受了这个解释。

    章珏则顺着这个问题继续问道:“这么说这几个小太妹之所以会敲诈勒索、欺负同学,都是因为心中的叛逆?但是在逼死了夏天之后,她们连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甚至还继续打击报复薛清秋,她们也太过冷血了吧?就算是受到家里人影响,那也应该给点提示才对吧?”

    “我明白你的意思,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是这样的性格,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肯定是从小身边的环境导致的,确实缺了一点侧写。”

    上官飞坦然的承认了自己剧本的瑕疵。

    剧本围读本来就是用来完善这个故事的,因此上官飞不但不生气,反而挺高兴的。

    即便是专业的编剧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上官飞第一个正式的剧本自然也会有一些疏漏,有了这次的经验,下一次他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我觉得可以加一场戏,那就是薛清秋和夏天将她们被欺负的事情告诉家里人的时候,薛清秋的家里人表现很是气愤,立刻就去学校跟老师理论。”

    “而夏天的家人则是以很忙作为借口,很不耐烦的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这也为她之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最后则是在老师办公室,薛清秋父母与小太妹一方代表,梁晓晴出演的黄依依父母对峙,表现出小太妹一方的家庭情况。”

    面对章珏提出的建议,上官飞认真的思考了一下:“确实可以这样做。”

    《楼外的蒹葭》剧本整体上还是很不错的,这才能够被胡言推荐给章珏,除了几处小问题之外,大家也找不到太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