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和亲-《盛宠之嫡女医妃》


    第(2/3)页

    柳青清脸上红云密布,试着抽了抽手,可是南宫晟却是下意识地捉得更紧了,仿佛呢喃般叫道:“清儿……”

    柳青清羞红着脸,鼓起勇气,再次看向了南宫晟,就见他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自己。

    四目相接,两人俱是心头一震,下意识地别开了视线,却是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大红锦被。

    “清儿,我们歇了吧。”那个温柔的声音暖暖地吹在她的耳朵上。

    “嗯。”她被动地跟着他往那大红色的被褥走去,头低得下巴几乎碰到了脖颈……

    夜还很漫长,龙凤喜烛一直燃到了天明……

    第二日一早,新婚夫妇穿着大红喜服一起先去了锦华院,只见柳青清身穿红色纻丝通袖衫,如墨般的青丝绾了一个同心髻,插着金灿灿的如意金簪,眉眼间带着几丝新嫁娘的明艳与羞赧。

    两人缓缓地并肩往前走着,南宫晟走路的速度从未如此缓慢过,时不时地看着身旁的柳青清配合着她的步伐。

    柳青清心中甜丝丝的,仿佛吃了蜜枣一样,也不时地转头与南宫晟对视一眼。

    一切尽在不言中……

    路过的下人见了,都是目露笑意,心里也有数了:这位新上任的大少奶奶当初虽然不得大夫人宠爱,却显然很受大少爷看中,绝对是怠慢不得。

    锦华院的正堂内,赵氏已经坐在主位上,二房、三房和四房的人也都坐在了两边,唯独不见南宫秦。

    南宫晟愣了一下,现在已经快巳时了,父亲一般早就退朝了。

    南宫穆开口道:“晟哥儿,大哥上朝还没回来,可能是朝堂有什么事耽搁了。先带着你媳妇给大嫂敬茶吧。”

    南宫晟想想也是,总不能父亲不回来,就一直这么干等着吧。他和柳青清交换了一个眼神,便先向赵氏磕头敬茶,跟着又给各位叔叔婶婶也敬了茶,又同南宫琤、南宫玥等平辈都见了礼,认了亲。

    可是南宫秦还是没有回来。

    见赵氏好似木头人似的一言不发,林氏便提议道:“晟哥儿,你不如和柳氏先去荣安堂给你们祖母敬完茶再回来。我想大伯忙完事,很快就会回来的,他可是一直等着喝这杯媳妇茶呢。”

    南宫晟自然是应下了,和柳青清一起出了锦华院,不知为何,他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

    而此时,在金銮殿上的南宫秦也为不能回府认亲而有些内疚,然而如今军情十万火急,在国家大事面前,自家无论有什么事,都只能暂且搁在一边。

    ——西戎铁骑十万犯境突袭,已破恒山关!

    ——西戎大军杀入并州,攻占西和郡,上党郡……我军节节败退,已退守飞霞山,军情告急!

    ——飞霞山危在旦夕,请求驰援。

    ……

    这些日子以来,随着这一道道十万火急的军报陆续呈上金銮殿,军情亦是越来越险恶。

    飞霞山乃是大裕和西戎之间最佳的天然屏障,如果真的让西戎大军攻破飞霞山,那之后西戎大军将一路直取中原,恐怕真的会动摇江山社稷,让好不容易修生养息十几年的国家再次回到战乱之时,百姓流离失所……

    而皇帝也将成为千古罪人,为后人所诟病!

    伴随着这些军报的一一呈上,每日早朝的时间也越拖越长,皇帝又气又急,以至于刘公公每天都贴身带着南宫玥特制的药丸。

    “……西境军五万,再加上增援十万,居然还打不过西戎十万大军!”皇帝讽刺地说道,气得冷笑了起来,“朕养你们这些废物又有何用!”

    文武大臣皆是躬身站在一旁,没有人敢说话。

    “说话啊!”皇帝气得随手将一个折子扔了出去,“平时你们不是话都很多,怎么关键时刻都成哑巴了!”

    这时,一个大臣出列,双手作揖,恭敬地回道:“皇上,东境军和镇南王大军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让王大将军从北疆带北境军前去增援……”

    “皇上,万万不可啊!”威远侯上前一步道,“眼下北方长狄表面看似跟我大裕交好,实则对大裕虎视眈眈,一旦王大将军带主力军离开雁门关,长狄很有可能乘隙而入,大举进攻,到时候大裕就是腹背受敌,再无生机!”

    “皇上,臣附议威远侯!决不可调北境军!”另一个老臣急忙表态。

    兵部尚书出列禀告道:“皇上,兵部已经将可调动的兵力统计出来,行台军十万,禁军五万,屯田军五万,边防军五万,共计二十五万大军,随时待命。”

    “二十五万大军?”皇帝眉宇紧锁,心里也明白这二十五万大军说得是好听,但是五万屯田军专事屯种以供军食,一般情况下不任征戍,如今就算是紧紧征召,也不过残兵弱将,聊胜于无。还有那五万禁军若是派去增援,那王都的防守将大大地减弱,倘若再来个叛党逼宫什么的,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沉吟一下道:“禁军必须留守王都。剩下这二十万大军……众位爱卿觉得该由谁带兵前往?”

    一瞬间,金銮殿上又是一片寂静。这个问题像是把所有人都难倒了!

    这西戎铁骑如此彪悍,连五万西境军加十万援军都不是对手,又有谁能担此重任呢?

    这战败之将唯有死路一条!

    明知前方是条不归路,如此烫手山芋又有谁愿意接,又或者说,有能力接此重任?

    官如焰!

    满朝文武在这一刻竟然心有灵犀了,都想到了同一个名字。官如焰大将军镇守西北十五年,将西戎挡于恒山关外,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是现在,官如焰早已经尘归尘,土归土!

    众大臣都觉得心头仿佛压了一座大山,堂堂大裕竟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许久之后,户部尚书上前一步,略带迟疑地提议道:“皇上,微臣觉得此战无论是胜是败,我大裕都将损失惨重,一个不甚,将动摇社稷。为国为民,微臣还是主和,不如先派使者前往西戎议和。”户部尚书恭敬地低首,紧张地等待皇帝的判决。

    皇帝又是好一会儿没做声,很显然,他也觉得户部尚书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

    立刻有擅长察言观色的大臣出列道:“皇上,臣附议。”

    “臣亦附议!”宣平伯惯会体察圣意,此时也站出来朗声道,“我大裕在先帝和皇上的治理下,好不容易修生养息,国力渐盛,这个时候,若是和西戎大战,只会两败俱伤,反而让北狄南蛮之流得了可趁之机。”顿了顿后,宣平伯又提议道,“皇上,臣提议与西戎和亲,让两国结为兄弟之邦!”

    宣平伯这个提议仿佛在金銮殿上砸下一颗炸弹,一时间,众臣都喧哗了起来,交头接耳,各抒己见。

    很快就有大臣跳了出来:“皇上,与西戎和亲那岂非是我大裕向西戎低头?臣反对!”

    “臣附议宣平伯!”主和派也立即有人出声表态,“若是能以兵不血刃的方式令战火平息,有何不好?”

    “臣反对!”

    “臣附议!”

    “……”

    这朝堂上很快就分成了三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另一派是干脆就默不作声,中庸得哪边也不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