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第(2/3)页

    在把握住问题后,1983年,褚时健决定带领技术人员去欧洲进行考察访问。两个因素促成了他的欧洲之行:一是一年多以前从英国引进MK9-5型卷接机的巨大成功召唤着他必须去欧洲做一番考察;二是他明白设备和技术引进将是未来中国烟草的长途,而“集多国之精湛技术为我所用”已经成了他的战略梦想。当时,卷烟设备制造最先进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在体验过英国的设备后,这一次,他决定去意大利。在意大利,他们认真看了由CD公司制造卷接设备的米兰和博洛尼亚的三家卷烟厂,并重点看了意大利设计制造的X1、X2型包装机组。在参观德国豪尼公司时,褚时健被他们生产的制丝线给迷住了,他蹲在这条制丝线旁好几个小时,反复观看它的运作细节。当他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时候,他收集了打叶机、风力送丝等大量有关的技术数据,并带了样品回来研究。

    欧洲之行使褚时健头脑中的设备引进和改造线路图越来越清晰,他已经知道应该怎样建设一家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卷烟厂了,并且,他决定就这么千。

    198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带了一名叫左天觉的美国华人来到云南。这个美国华人于1947年留学美国,在取得农业方面的博士学位后,服务于美国烟草企业和美国农业部,是世界著名的农业专家、烟草专家。直到改革开放后,他才有机会回到中国并做起中国烟草顾问的工作。

    左天觉向他见过的大多数中国烟草官员和专家指出过中国烟草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但大多数中国专家并不接受,也不大爱听,他们认为左天觉不懂中国。可以说,在碰到褚时健之前,中国并没有谁认真听过这个美国专家的话。

    1984年,左天觉再次来到云南,这一次,他还带来了一个地道的美国人——烟草专家琼斯。褚时健注意到了他们的观点,并向他们请教云南烟叶的问题。左天觉告诉他,云南的气候得天独厚,昼夜温差很大,是培育好烟叶的沃土,但云南的烟叶还有几个需要克服的问题:营养不足、肥料结构错误、成熟度不够,此外,还有密植过高、阳光照射不充分等问题。

    左天觉展开说,营养不足主要是因为施肥不够,美国一亩烟地的施肥量在100公斤以上,而云南这边每亩才施40公斤。中国人多地少,土地长期不能轮休,土壤营养本来就不够,施这么少的肥肯定会影响烟叶的营养发育。

    第二,肥料结构错误,主要是因为烟叶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最佳比例为1:1.5:2,但这里的烟农主要使用氮肥,氮肥能促进烟草长个子、增产量,而只施氮肥是出不了好烟叶的。

    第三,这里的烟种得太晚,生长期不够,发育不良。跟美国比,种植时间晚了将近一个月。

    第四,种植密度过高。美国最好的地,一亩才种1100棵左右,差一点儿的种1050棵。但云南这里普遍密植,大部分每亩多达2200棵,阳光只能照到顶部的几片烟叶,根本无法充分照射。

    第五,采摘过早,成熟度不够。优质烟叶的含糖量和含碱量(尼古丁)要均衡。采摘过早会导致含糖量很高而含碱量较低。这里的烟叶糖碱比例是28:1,而美国烟叶的糖碱比例基本都在10:1以下。糖碱比高的烟叶,无论下多少工夫,也生产不出足劲、醇香的卷烟。而糖碱比低的烟叶,从叶片表面就看得出来,成熟的烟叶表面有一种褐色的烟斑,像人的老年斑,这种烟叶生产出来的烟就特别醇香。

    左天觉的这一番论述,把褚时健完全给迷住了。他发现左天觉不像传言中的那样不懂中国烟草,而是懂得特别多,他下决心要聘请这个美国人做顾问。

    大开眼界的美国之行

    在左天觉的安排下,褚时健带着一行人前往美国。他们的目的就是看美国如何种植烟叶,如何加工香烟,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出在全世界都受欢迎、售价高达五美元一包的“万宝路”。

    褚时健等人一共在美国考察了四个星期,从美国东部历史悠久的烟草种植基地弗吉尼亚州到总部设在纽约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再到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他带领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地学习美国烟叶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从选种、栽种、施肥,到最后的采摘,都记得非常认真。有疑问的地方,美国人都会耐心而诚实地告诉他们,或者,他们会请教左天觉。

    褚时健发现,美国每户烟农都有一本指导他们怎么种植的小册子,如果谁家不按这本小册子的指导进行种植,谁家的烟就没有人要。他想,这就是科学种田的标本了,什么时候中国的烟农也这样就好了。

    褚时健说:“去美国一看,看到美国烟叶,我们总算搞清楚了什么才叫成熟。人家在田里的烟叶确实养得成熟多了。如果不去美国看看,虽然从左天觉那里也能了解不少,但心里还是感觉不踏实,而看过之后,踏实了、有谱气了。我说这个我们做得到嘛,种稀点儿,肥料按规矩来,成熟度养够,这个我们有办法嘛,所以,照着人家那样来,心里有谱气了,胆量也就来啦。”

    美国之行让褚时健大开眼界,也备感兴奋。他羡慕美国的市场经济,企业用钱什么都能在市场上买得到,烟叶、束丝、盘纸、铝箔等,都不需要国家来调拨和控制。褚时健骨子里流淌的,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血液。他看到市场自由给了美国无穷的机会,也给美国带来了财富。美国的富庶比他之前想象得要强得多,普通人家也有很漂亮的房子,并铺着华贵的地毯,而他们又是如此好客。在一家农场,农场主人招待他们,并耐心地询问他们的需求,农场女主人的优雅与真诚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技改三大难题

    到欧洲和美国考察过后,褚时健已经完全掌握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药方”,他越来越自信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找到机会来实施他的想法。他决心双管齐下,两面突破。

    但是,设备引进的难题有三个:

    一是外汇。中国是一个外汇严格受管制的国家,任何企业都没有持有外汇的资格,而且,这个时候的玉溪卷烟厂也没有创收外汇,所以,外汇需要求助政府,而这个时候政府的外汇也是非常紧缺的。云南省每年的外汇收入,主要由土特产、矿产出口创得,大约每年1000万美元左右,但全省的外汇支出这么多,因而,实际上云南省也不能解决褚时健面临的外汇问题。

    二是外汇指标。即使你能想办法搞到外汇,但计委有使用外汇的指标,没有这个指标,有外汇也花不出去。

    三是设备引进更新需要上级部门的批准。玉溪卷烟厂的设备引进,不仅需要云南省轻工厅、云南省计委,还需要云南省政府来批准。

    解决这三个问题往往是身心俱疲的公关大战,大多数企业都望而却步了。不过,像褚时健这么坚忍的人,即使再多几个难题,他也会执着地解决。

    签“军令状”

    从欧洲回来后,褚时健就一边琢磨一边等待。这个机会终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来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