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杨玄感的谋划-《隋末之雄霸天下》
第(2/3)页
李密说完这话后,以为杨玄感会十分高兴,然后立即采纳此计。但让他失望的是,杨玄感听闻之后,只是在深思,却并没有答话,看来并不是十分赞成此计。
“李先生,请继续说下你的中策和下策吧!”杨玄感在片刻之后,方沉声说道。
李密叹了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关中之地向来肥沃富裕,南有大散关,东有潼关,四面都有险关要隘,自古便有天府之国之称。虽然此处有大将卫文升镇守,但因圣上攻打高丽,所以关中兵马并不多。如主公不愿选上策攻涿郡,则可大军向西挺进,沿途经过城池不要攻打,直取长安城。”
“然后,收取当地英雄豪杰、抚慰关中民众,凭借关隘险要据守关中。到时即使圣上率大军从辽东返回,也只能止步潼关关下,难以平定我们,而主公举旗之后,其他各地世家大族必不甘心,起事造反之举必将如星火燎原一般。届时主公就可以据关中而徐徐图之了。”
柴绍听闻之后,亦是点了点头道:“蒲山公所言极是,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关中因昏君逆天而行,攻打高丽,防备空虚,如果我军真的长途奔袭长安,倒是极有可能得手。如果我们占据关中,则进可攻,退可守,已立于不败之地。而且没有太大的危险,选这一条计策其实也不错。”
这时,杨玄感面色微微有些动容,但却依然没有说话。
可杨峻这时却道:“李先生此计虽妙,但却有个大漏洞。”
“哦?不知世子认为哪里有漏洞啊?”王信哲亦是有些惊奇道。
“爹爹之所以主动要求到黎阳督办粮草,就是为了取得黎阳粮仓之粮。这样一来我军不再为粮食问题发愁,二来可以开仓济浪,解救饥民,赢得民心。可如果全军向关中进发,黎阳的近两百万石粮食可就无法运走了。那样可对我们起事大大不利。”杨峻嘿嘿一笑道。
李密叹了一口气,这个问题他其实早就想到了,只不过,相对于取得关中之地的紧迫性,那黎阳的两百万石粮食倒并不如何重要了。毕竟天下的粮仓又不只有黎阳一个。
他于是忙拱手作了一揖道:“主公,凡事有得必有失。属下以为,关中之地乃是我们赢得天下的根本,如果不尽快占取,取得立足之地,我军始终如无根之萍,无法进一步发展。而粮食虽然重要,但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可以一路行军途中,收取各地府衙粮仓内的存粮。属下可担保,绝不会让大军饿肚子的。”
“李先生,那怎么行?我军乃是仁义之师,怎可一路劫掠粮食?那岂不是比昏君还不如吗?如此怎么能让天下人信服呢?”杨嵘却是反唇相讥道。
李密听了哭笑不得,暗想都要造反了,你还想什么大义、仁义。那怎么不再谈谈什么忠君爱国啊?真这样迂腐的话,大家不如老老实实的做个忠臣算了。还冒那么大危险起事做什么?
他原本以为杨玄感也会喝斥一下杨峻和杨嵘,却不料杨玄感并没有任何反驳之意,在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反倒是继续向李密问道:“那李先生的下策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