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假途灭虢-《隋末之雄霸天下》


    第(3/3)页

    斛斯政面露笑容道:“好啊!”

    随即,两人便拿起毛笔,在手掌上写了起来。

    片刻之后,两人一起举起手,向众人亮出了手掌上写的字。

    “元帅和斛军师写的果然是一模一样啊!”众人皆惊讶道。

    而两人也都看清楚了对方写的字,那是一个成语,叫“假途灭虢”。

    这个典故是指春秋初期,晋献公积扩军,拓展疆土。他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平陆北)紧邻虢的北境,为晋攻虢的必经之途。

    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荀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俘虞公,灭其国。

    在历史上,假道伐虢也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策略手段。比如公元963年,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袭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

    而宇明和斛斯政,便是打算用这个方法,在灭掉新罗之后,回师途中便顺便灭了济。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