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农村和城市,是有差距的。其实许多人说不找农村的,其实并不是瞧不起农村人。我觉得农村人质朴、本分、实在,农村姑娘懂事,会照顾人,不娇气。也许他们之间会是很好的朋友,但若做夫妻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成长环境,真的很难相融。嫁娶是家庭之间的结合,也许你和你的她相处起来愉快,但你们的上一辈,再上一辈却并不容易。谁又不想拥有一个双方父母都对彼此祝福的美好婚姻呢,为什么非要迎着巨大的风险前进呢? 我承认,家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很大程度上会阻挠爱情的进程,但谁让我们生在了一个并不公平的时代里呢?你觉得找一个父母是高官和父母是务农的,他们的发展会一样么?这不是嫌贫爱富,如果家庭条件越匹配,婚姻从大概率上来说一定会越幸福的。挑与不挑,全在于你自身条件如何——癞蛤蟆不要去吃天鹅肉,王子也别去拯救灰姑娘。 本地或外地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资源”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想找个本地的姑娘,本地婚姻的好处在于不必远途折腾,回娘家方便。在如今独生子女的政策下不会因为过年去谁家而争吵,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老人在身边会有个照应。这种照应体现在岳父母病了我能马上送他们去医院;我孩子病了岳父母也能马上过来帮我处理,而且照看孩子也方便。如果岳父母在本地工作,也一定会有一套我家之外的人脉资源,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眼界大概率上也相似,那我为什么不优先从本地姑娘找起呢? 但我不得不说,滨城姑娘不好惹。就我接触的滨城姑娘来看,要求相对较高,我不太敢轻易接近她们。那要是家里条件再好点的,啧啧,家里条件好的姑娘一般都“不着急”,我接触的所谓条件好的大部分是她们的父母来替女儿相亲的。可相亲这种事,自己不着急的,那还是劝你们别来害人了。我接触过一个父亲是本地部队高官的姑娘,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性格上问题太大了,在此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我的作品《我的相亲流水账》。 其实这几个因素里最不重要的应该就是“家是本地还是外地”了,就看你如何权衡,深圳的成功人士,有几个是本地的?混血后代说不定还美上天了呢。 工作稳定与否 这个要素是我最想好好谈谈的。许多人在相亲时对工作的要求都是“有一技之长(父母写的相亲信息)或稳定工作”,(补充一句,那种对配偶工作没要求,高高瘦瘦帅帅的能对我好就行的,我都列为脑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什么对工作的要求要这样提?是因为我怕你下岗没活干。 以我的收入水平我真的没办法霸气地说出“别去干活了,我养你”这种好听又好用的话,所以,我为了能遇见更优秀的你,我拼了命地去考公务员。因为我深知,只有我自己变得优秀,我才能有资格遇见你。之前我在群里说过,选拔制度已经很好地替我们的择偶做出了筛选,无论是高考、研究生考试,还是编制考试,它们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三观,智商和能力水平。 因为对学历的崇拜和知识的尊重,我欣赏医生,国家或家庭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医生那是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因此我会对各种无脑袭医案深恶痛绝,他读了10多年书才有资格去面对你,结果你一刀便了结了他的性命。我知道成为一名医生的路是有多么艰辛,你的父母是多么的以你为傲,如果不是文理分科,我想我也会义无反顾地走你的道路。 我也倾心于教师。师范是一个标杆,如果你品行恶劣,那就不会通过编制考试。我相信,作为老师的你,无论为人(和谐)妻,还是为人母,都会把家庭和子女引领到好的方向。“我说的你都懂,你想要的我都能给”是一个多么和谐,令人向往的伴侣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