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蒋莉抹着眼泪,看着面前的老奶奶,哽咽道:“奶奶,我想跟你说,你们一点也不邋遢,你以前肯定可漂亮,可能干了!你们是我见过最好的老爷爷老奶奶!” 老奶奶笑着道:“你这么说,你婆婆爷爷该不高兴咯!” 蒋莉又哭又笑地抽泣着,“他们听不见!爷爷奶奶,你们保重身体,我有空会回来看你们的!” “要得,你也要好好学习!这么漂亮的女娃娃,一定有大出息的!” 道别的情形在四处上演,霍千里不得不扮演起了恶人,强行打断了他们的依依惜别。 然后登上各个大巴车,朝着车上的学生们郑重地鞠了一躬,感谢他们这五天多的付出。 工作组的成员坐上了开路的越野车,而后三辆大巴车缓缓启动。 “卧槽!杰哥你咋眼睛都哭肿了啊!” 熟悉的座位上,戴着眼镜的大学生笑看着一旁那位老练成熟的同学。 “放屁,我没有!” “你这就属于强行狡辩了啊!” “滚蛋!你能不能把你这个破椅子放到行李箱里啊!非要这么抱着吗?挤着我了不知道吗?” “杰哥你忍忍就过去了。” 杰哥白了他一眼,要不是知道这货平时就这个德行,他高低得骂他两句。 “杰哥,你现在觉得老师说的是对的了吧?” “卧槽!你特么烦不烦啊!” “哈哈哈哈!” 笑声在大巴车的摇晃中,久久回荡。 一路走回虎山村,连续喧嚣了五六天的虎山村,此刻回归了寂静,让村民们一时都有点不适应。 村委会同样也变得安静,不再如先前一般保持着常驻十几个人的热闹。 同样送别了自己师父一行人的刘晓雨破例没有和摄像师一起跟在霍千里的身旁,而是匆匆走回了房间。 她飞快地掏出笔记本,记录着自己此刻心头涌动的念头。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够亲身经历,亲眼见证这样的一幕。 十里山路,绵延相送。 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人,在临别之际,抱头痛哭。 在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其实是质疑的,质疑虎山村薄弱的经济基础无法承载,质疑原本几乎瘫痪刚刚重建起来的基层村组织无力组织,质疑天子骄子的大学生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之间有着无法弥合的鸿沟. 但当我亲身经历了这五六天的时间过后,我知道我错了。 这个错,让我很开心。 因为这能让虎山村的村民真正得到改变,产生一些良好的反应。 但当我今天上午,跟着大学生的队伍,走出村委会大门,瞧见道路两侧自发前来的村民时,我被击中了。 也终于明白了我真正的问题所在。 虎山村的村民不是只能被救赎的,他们身上也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那些被升华出来的华夏农人的特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具体而生动地展示。 他们的愚昧、他们的笨拙、他们的算计,这种种被人诟病的“缺点”,都不过是贫穷和封闭的具体体现。 当给他们一个契机,他们一样可以展现出那些绵延在这片神州大地数千年的良好品德。 或许我们这些人中,真正了解他们的只有霍千里。 真正明白该如何对待他们,明白该如何帮助他们的,也只有霍千里。 所以,他成功了。 这一场“城乡思想文化互动实践”注定会被铭记,中间那些过程,也定然会被记者反复报道,甚至日后被学者研究分析。 作为亲历者,我现在更加期待着虎山村的未来。】 刘晓雨放下笔,透过窗户,看着空荡而安静的坝子,怔怔出神。 忽然,兜里的手机嗡嗡震动了起来。 她看着来电显示,面露疑惑,南蕴? “喂?蕴姐?” “小雨儿!你太不厚道!我有消息都跟你提,你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通知我!” 一接通,南蕴的咆哮就将她的鼓膜震得生疼。 一向文艺优雅的南蕴忽然的这幅姿态让刘晓雨一头雾水,“什么大事?蕴姐,到底怎么回事啊?” “你还跟我装!你知不知道,今天旌城市、蜀州的各大平面媒体全部都在重要的版面转载了一篇旌城市对你们虎山村这个城乡互动活动的报道!几乎所有的啊!我们这些官媒圈子都炸了!现在不知道有多少记者赶去你们那儿,我跟你说,你马上去找霍千里,跟他约我的专访!在我来之前,让他谁的采访都不要接!约不到,我跟你没完!” “还有,他要是敢拒绝,你就跟他说,我就去找那个江美女好好聊聊看星星的事情!” 刘晓雨被这个消息炸得懵懵的,“你?专访?” “我已经快到千符镇了!快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挥舞镰刀,收割成果吧!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