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反木桶理论-《我带全村脱贫致富》


    第(2/3)页

    “李书记,有个事情跟你汇报一下。”

    李书记笑着道:“都是一个班子的同志,谈什么汇报,有事就说,”

    郭浩然将手里的文件递了上去,“昨天霍千里来了一趟,他做了个方案,不敢直接交给你,就让我先帮他看了一下。”

    李书记伸手接过,打开看了起来。

    然后心神就沉浸了进去,郭浩然也识趣地没有说话,默默等着。

    过了好一阵,他才缓缓合上文件,“规模化降成本、品牌化提效益,公司化成规范,自主化掌话语,这些点提炼得很好,方向思路都很清晰,还是具备不少可操作性的。”

    他叹了口气,“浩然同志,你说他要是我们城关镇的书记就好了啊!”

    郭浩然听懂了李书记的意思,点头道:“是啊,我已经跟他说了,这个项目县里可能会推行,也可能会参照他的方案,但是不可能落在虎山村。”

    李书记却摇了摇头,“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郭浩然一愣,“书记?”

    李书记笑了笑,“前些日子我去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培训班,有个教授讲了一堂课,我很受启发。”

    郭浩然不知道李书记突然说起这个是什么意思,默默听着。

    李书记继续道:“浩然同志肯定知道木桶理论,但是有个新的提法,叫反木桶理论,不知道浩然同志听过没?”

    “反木桶理论?”郭浩然怔了征,摇了摇头。

    这种情况,就算听过也不会说。

    李书记便主动给他介绍道:“反木桶理论的核心就一个点,木桶最长的那根木板决定了特色与优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必须要有特色才能让人记得住。找准优势,强化优势,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尖锐的钉子比榔头更容易突破包围啊!”

    “单纯从印象的角度来说,一个极其偏科的学生,倒的确比科科八十的学生让人印象深刻。”郭浩然想了想,笑着道:“就像我们的干部队伍,笔杆子、酒神、书袋子,这些不也就是这个说法的生动体现嘛!”

    “大致就是这种意思。”李书记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笑容一收,严肃地看着郭浩然,“浩然同志,那你想想,跟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同类的县域竞争,我们东江的长板在哪里啊!”

    郭浩然想了想,那些下意识涌到嘴边的点在仔细思量下,都说不出口。

    李书记站起身,“丹参也好,白芍也罢,在省内群众之间,也没有名声基础,要平白闯出个名声,难度何其大啊!如果有梯子,可以让我们踩一踩,其实是可以节省许多隐形成本的。”

    郭浩然琢磨了一下,迟疑道:“书记是想借霍千里和虎山村的名?”

    “想,的确是想。”

    李书记大方地点了点头,然后叹了口气,“可惜,还不够。”

    “不论从官面上还是民间,虎山村的声势还不够。”他点了点桌上的那份文件,“如果真的够了,放在虎山村又有什么问题呢?有些成本不是钱能买来的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