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92章 侯总表示非常服气 “吹啥子吹!你懂个铲铲(屁)!” 一个巴掌迅猛有力地呼在少年郎的后脑勺上,将他扇了个趔趄,差点直接掉下板凳。 “狗日的东西,过了点好日子就不晓得轻重了!老子当年读初中的时候,吃白米饭都吃不起!蒸一盒饭有一半都是红苕!干咸菜多带点都不得行,你婆婆(奶奶)心痛我,把干咸菜用油炒了还要遭你爷爷骂,说不做活路的人有啥资格吃那么好!勒些都是伱老汉儿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你个狗日的居然说哪儿有那么夸张!一天读书是把你的猪脑壳读到狗肚子里头去了嗦!” 男人骂得很狠。 倒不是真的有那么恨儿子刚才那句无心的话,只是农村里的潜规则,自己打骂够了,别人也就不好计较了,要是自己轻拿轻放,说不得就要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人心里都有杆秤,有时候称的是公平,有时候称的是心情。 于是周围就有人劝说,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娃娃也不是无意的,而且你这声狗日的骂得也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思。 男人气鼓鼓地闭嘴,一副余怒未消的样子瞪着自己的傻儿子。 一直沉默的千符镇人大主席彭大仁开口道:“这位兄弟说得没错,以前我们求学读书那些年,确实艰苦。我年纪大点,没经历过高中,镇上有些同志以前聊起过,他们读师校、读高中,是到东江县城去读,七十多公里的路啊,只有走路,舍不得坐车,走一趟还要在路上同学家头借住一晚上。” 他面露回忆,“夏天还好说,热点也都受得了,到了冬天那就是受罪了,这些穷学生,连一双热和点的鞋都买不起,还穿起单布鞋或者解放鞋,那个冻疮能长到膝盖上!那些年确实恼火啊!” 众人闻言,都点了点头,沉浸在过去的苦难中,心头又接着升起一种熬过了苦难的自豪和骄傲。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一片沉默中,霍千里冷不丁地开口道:“这个年轻的学生,为什么会说出那么一句话,为什么会觉得大家是在吹牛呢?” “还能为啥子,命好没吃过苦噻!” “他才好大点嘛,快到两千年才生出来,那时候村上虽然也穷,但已经比之前好太多咯!” “这些小娃娃啊,就是没吃过苦,把啥子都当做理所当然,根本不晓得现在这些好日子来得有好不容易!” “说起来,我打算给我屋头那个背时东西也进行点哈艰苦教育,让他吃一个月红苕稀饭咋样!” “那个太甜了,吃苞谷糊糊,豁喉咙(拉嗓子)正合适!” 众人纷纷开口,说着自己的见解,大致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孩子没吃过苦。 霍千里又道:“那我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可以不吃那个苦呢?” 众人一愣,这是什么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