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回乡路上-《三石缘》


    第(2/3)页

    “还有,我也想对刘将军说几句,感谢刘将军用你的宝刀砍开了铁锁,使我少背负了四五十条人命,做为谢意,请将军收下这枚小刀,虽然听说将军心怀仁义,多次救人于危难之中,但这个社会上有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好人不一定就没有忧患,如果将军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难以从台面上解决,请将这枚小刀放在凉州怡红院的收银台上并附上需要做的事,就会有人拿性命去完成将军的嘱托。”

    刘凡把手中的小刀放进怀里,眼中看到对方像飞鸟一般消失的身影,想着怡红院竟然还与这一路人过往密切,心中更多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滋味,不知有些事情自己的选择是否得当。

    但又想起自己只是一个刚刚升职的司马都尉,无根无基,而身边却有一大群人需要自己舍命去维护,不如此选择又能如何,只好无奈地摇摇头牵着驮马回到苏叔等人身边,众人问起缘由,也只是说有人带几句话给自己,聊聊数语含糊带过。

    之后的行程顺风顺水,第三天傍晚戌时左右赶到金城军在府城的营地时,留守在这里负责新兵训练的一营士兵正准备用夜饭。

    苏叔、刘凡一行虽然不认识负责的校尉,但几人自报家门并出示腰牌后,几个军官马上热情地将五人迎进营地,校尉甚至立即集合全营士兵列队欢迎今年与契丹人的战事中为金城军赚足了面子的刘凡等人。

    在军营里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夜饭后,校尉又安排人烧了几大锅热水,使马不停蹄连续赶路的几人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好像连几天来长途旅程积赞的疲累也洗了一干二净,而在军营里过夜不用值守也使几人好好睡了一个安稳觉。

    第二天起程时姓朱的校尉又执意派了一哨兵护送刘凡等人前往狄道县,从金城府到狄道县也就百十里路程,一行人从早晨出发到申正时分左右连续走了三个多时辰,狄道县城已遥遥在望,护送的一哨士兵眼见任务已完成,也辞别而去。

    一行人在县城稍时休息后又马不停蹄地从南门出县城赶往城南庄村,三四里路程转眼即到。

    金秋的阳光暖暖地挂在西边天空,一条清澈的大河缓缓向东流淌,将远处的县城和南边的大片村庄隔了开来,更远处一条山岭从西向东连绵不绝、和河流并行向东逶迤而去,夕阳扫过一个个山谷,粼粼光斑倾撒开来,将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山岭织成一片片眩目多彩的金色地毯,一条条山脊从山岭中横亘出来,至河而止,而两条山脊间就天然形成了一个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小村落,村中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与河边捣衣女子的轻声吟唱构成一幅好美的田园诗画。

    一座简易的木桥通向河的对面,将静谧的村庄与外面的世界连通起来,一匹匹高头大马昂首挺胸地踏上木桥,踩的老旧木桥发出一阵阵吱扭的抗议声。

    这番不小的动静立即引来对面劳作的几个少女以及一群正在嬉水的孩子的关注,一个一个纷纷停了下来,一起立起身来向这边张望。走在旁边的苏叔已经满脸兴奋,开口颤声喊道:“阿慧、玲玲不认识爹爹啦?”

    只见一个看上去大致在十六七岁的女孩愣怔了一下,随即飞快地跑向木桥,后面跟了三个看上去更小一些的女孩。

    待一行人下了桥头,跑在最前面的女孩已经是满脸泪水,断断续续地说道:“爹爹……您可回来了,娘和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天天扳着指头数您离开的日子。”一边说一边已是泪如雨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