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父子重逢,鸡狗之对-《皇朝脉动》
第(2/3)页
古风示意小赟与陈永告别,小赟郑重其事地向着陈永跪下,之后三拜九叩,行了拜师大礼,才起身告别:“陈爷爷我走了,有空的话我会找您交流儒学的,但愿天下太平。”
“唉,走吧走吧。”陈永脸色一阵阴晴,才向他挥手告别,“可惜我那孙子却不如你啊。”
古风也对二位老人抱拳告别道:“告辞!”
刘赟随古风来到了古风栓马之处,一路上又少不了与刘赟告别之人,古风给了他足够的时间,短短的街道走出来时已经快到午时了。
刘赟坐在马鞍上,最后一次看了一眼这个他生活了大半年的地方,随后和古风疾驰而去。而他临走时的一句话让古风隐约间知道了小赟为什么让大人们感到心累——“这个村庄所处的位置很好,将来一旦天下有变,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村民最好早做打算。”
怪不得小赟给陈永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么有深意——古风这样想到。
一路上,一大一小策马徐徐而行,古风给他诉说这这么长时间的经历,听得小赟时而紧张得屏住呼吸,时而激动得拍手叫好。
“你说那句‘鸡冠花’什么意思?”古风忽然问,“还有陈先生为什么说他孙子不如你?”
小赟想了想,理好了思路,答道:“陈爷爷他孙子陈彻,刚一上学的时候,净挨打了。后来过了一年多,不但不挨打了,诸位老师还很器重他。因为陈彻哥哥有点儿偏才,刚念会三本书,就能对对子了。
“在我们学房对过儿是个小酒铺,就是李爷爷开的。陈爷爷常上那喝酒去。酒铺幌子是一个四方灯,四面儿都写着‘酒’字,陈爷爷有次喝酒回来,说了个对子,‘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陈彻当时就对上来了,说:‘二更鼓,两面锣,哐哐哐哐。’老师又说了个上联儿:‘灯笼笼灯,白纸防风。’灯笼、笼灯、白纸、防风,不止字面意义,并且这白芷、防风是两味药材。老师这一讲,谁也不敢对了,连陈彻哥哥都没说话。我琢磨了一会儿,结果还是我对上了。
“当时老师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儿,我一瞧这我有词儿了。我对的是:‘外套套外,陈皮龟盖。’啧,我这个也有两味药材。虽然我对上这下联儿了,但是老师仿佛有点不高兴似的。”
古风哈哈大笑:“陈先生要是能高兴才怪呢!然后呢?”
“过两天,老师又出个对子上联儿,三个字儿:‘鸡冠花。’二十多学生谁也没对上来。结果,还是我对的:‘狗尾草。’老师一研究,感觉这下联儿太妙了,鸡对狗,冠对尾,花对草。老师觉得这个下联儿对得太好了,就说虽然你们大家没对上,现在有了这个下联儿,你们可不许忘了,大家都要记住!我一说‘鸡冠花’你们就都喊‘狗尾草’,谁忘了就打五戒尺。老师当时就说:‘鸡冠花!’大家站起来异口同音的答:‘狗尾草!’老师洋洋得意,一说:‘鸡冠花!’我们大伙儿就得回:‘狗尾草!’一天不知道得问几回。谁没说就打五戒尺。每天拿这个当了一门功课,天天这么问。”
古风咂摸一阵,问:“那怎么成了‘狗撅嘴’了?”
“因为啊,有一天来了个游学的先生——就到学房来,跟先生盘盘道。如果教书的先生没有游学的先生学问大,让人家给问,老师想的是万一被问到了,给钱事小,丢面子事大,就先想主意问他。这时就把那副对子想起来了,老师说:‘先生,我这儿有个对子上联,请您对个下联——‘鸡冠花’。’就这三个字,真把这游学的先生难住了,张口结舌,半天没对上,老师一阵冷笑:‘哼哼,就这个学问,还出来游学呐?这上联算什么,当然啦,这上联是我说的;我自己再对上下联,你说我预先作好了的;不用说我能对,就是我这些学生,他们也能对啊。’
“这游学的一听,赶紧找个台阶吧:‘老师,既然如此,就请高足们对这个下联。’老师是洋洋得意,就说:‘我这儿有个上联,你们大家谁能对下联,谁就对!听着啊——‘鸡冠花’。’我们大家要是站起来,异口同音地说‘狗尾草’,老师这脸就露足了;再说这也是每天的一门功课呀,每天不知道‘吵’多少回呢。可那天这二十几个学生愣是没对上来!”说到这小赟忍不住咯咯乱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