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说深海之中的危险,就是西疆北漠的蛇妖,以及南部森林的独眼巨人,都不能完全地战胜。 一直采取的都是被动的等待,这样的情况下,真是难以让他安心。 总有人,把这些事担在肩上。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他现在就是那个高个子。 有些时候,某个人的伟大,不是他想要成就的,而是在这个位置上,需要他伟大。 作战机甲是整个时代最高科技的结晶,它们代表着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智慧。 从材料,到结构,再到整体控制系统。 一系列的东西,都是只有人类这种高智慧的生物才可以掌握的。 庄文这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上。 不过他明白,结构上的困难其实在机械脉术模型理论出现之后,已经不是一个会阻挠研究进度的问题了。 最后让整个研究陷入停滞的,是能量供给问题。 在云落的记忆里,1596年,刘泽林开发出“双核子源能激发器”,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这个东西在制作大型机甲的时候又显得后劲不足了。 并不是一种可以一直延续使用的高通用性方案。 当然,其技术的先进性,毋庸置疑。 但是既然已经知道了不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出来一劳永逸的东西,总归是好事。 至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把三个人召集起来,在专门的独立会议室给三人介绍了一下这个项目。 而后他让几个人根据自己的专长以及兴趣,选择一个突破点。 端木凛选择了武器优化,陈梓默选择了防御系统,而刘泽林不出意外地选择了能量动力装置优化方向。 这三个人每个人都有着独立开展项目的能力,所以庄文并不担心研究的可持续性。 但他们对机甲和各自研究的方向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他要做的首先是给他们上几堂课。 把机甲这东西,掰开了揉碎了给他们讲明白。 讲了三天,然后又给他们留出三天,让他们准备一个主研思路表。 三天后,庄文拿着三张表分别对三人的研究制作了项目关键提要,然后让他们作为参考一步步进行。 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除了监督三个助手的研究,庄文自己也没有闲着。 他需要帮助何所为解决在研究之中遇到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