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稳一波-《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2/3)页

    虽说奥斯卡在电影界的影响力不如欧洲三大,而且一直被欧洲三大鄙视其太过注重商业性,但是,论在全球的知名度,奥斯卡终归是最闪亮的一张牌,但凡是做导演的,谁不想得到那座小金人儿。

    当时,《英雄》在奥斯卡之前的开胃菜金球奖上,已经成功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大奖,原本以为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最终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折戟沉沙。

    为此,张一谋还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

    今年的《十面埋伏》也有望冲击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大奖,可是张一谋知道,易青也知道,想要获奖,基本没戏。

    毕竟,相较于《英雄》,《十面埋伏》的商业气氛更浓,虽然奥斯卡本身就是商业为王,但人家好歹也得要脸,在一些不重要的奖项上面,比如最佳外语片奖的评选上,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

    张一谋在凭借着《菊豆》,二度加冕柏林金熊奖之后,这几年已经很长时间没拿过国外比较有分量的奖项了,这次,他显然是打算再冲一冲。

    如果是这部《我的父亲母亲》的话,易青觉得还真的很有希望,前世这部电影算是张一谋在转型期的试验之作,文艺气息浓郁,又带着点儿商业的味道。

    国内的文艺片导演,总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弄成普通观众看不懂的模样,而张一谋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身上,主要下的功夫就是要做到,任谁都能看得明白。

    整个故事采取的是倒叙结构,一开始就明了了结局,整体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没有半分修饰和夸张,娓娓道来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

    截取了主人公招娣一生的两个片段,与教书先生骆长余的初遇到结合,这是第一个片段;已经共同生活几十年后,骆长余因为意外,疾病死去,抬回老伴的遗体,再到安葬,这是第二个片段。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故事本身的意境却被渲染到了极致,在点滴的笔墨之间,渲染的淋漓尽致。

    电影中有一个画面,让易青印象非常深刻,北方的冬天,一片白茫茫的雪景,配上女主角招娣的红颜色棉袄,那画面色彩的冲击力,让人无法招架。

    招娣在雪地里行走,人物构图在画面的右边,背对着镜头,然后叠画开始,面对着镜头走来构图在右边,很美的对称,很美的意境,雪地中的招娣,不用看清楚她的面庞,便已经明白她的心意,那是对爱人的思念。

    “打算改编鲍老师的那部作品?”

    易青想到的是《纪念》,可谁知道张一谋看中的到底是不是这部作品呢。

    “纪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