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元璞文集 七星山后传-《元璞随笔》
第(3/3)页
如此一来,倒也是跟那个青衣老者早先所说的那些奇怪话语对应上了。刚才他不是曾经说过什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吗,敢情他便是因此故意的一步步的故布迷局,引诱自己最终进入上面的隐秘*洞穴。
另外说不定,甚至就连那对花斑飞豹,应该也正是他的一个重要棋子,只不过他并没有如何的点破而已。
这样前前后后的捋顺起来,似乎也就自然的对应上了。不管怎么说,现在至少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了。那就是姑且不论对方究竟是出于什么居心,但是至少他应该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意。
因为假如他真的想要加害自己的话,那就根本用不到如此的麻烦。早在自己和那对花斑飞豹激战的时候,对方只要在旁边稍加偷袭,恐怕自己也早就折在了人家那对花斑飞豹的利爪之下了。
更别说,人家那位青衣老者的真实功夫绝对应该远在自己之上,即便是人家光明正大的对阵,自己也绝难幸免。
想到这里,陈士元倒是瞬间放心了下来,再也不像刚才那样惴惴不安了。索性直接一个凌空翻转,一下子就轻轻松松的钻进下面的圆形洞口之中。
由于这个洞穴的里面的光线相对阴暗,陈士元的夜视本领虽然了得,但是毕竟还是不怎么方便。再加上现在人家陈士元根据先前的那些分析,已经断定这里面应该是安全的,因而反倒是相对淡定了下来。
于是他一只手仍旧紧扣着几粒小石子,随时预备着里面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但是另一只手却是从容的从怀里掏出了火折子,轻轻一划,眼前顿时明亮了许多。
接下来,陈士元一路推进到了现在的浑石殿,也就是当初司马淡云最早在那里修行的玄玄洞。在那里,他发现了当年司马淡云遗留下的石桌石凳,最重要的是在那个石桌子上他见到了一封没有封口的信函。
正是这封信函,让陈士元终于明白了一切,原来这份信函正是人家司马淡云专门留给他这个隔世弟子的。
在这封信函里面,司马淡云系统的讲述了一切,他不仅把这个玄玄洞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而且还又把自己早些年的那些经历进行了相应的概述。
当然这最为重要的,那还是这个玄玄洞里面的那三个奇异空间,也就是当初司马淡云自己所命名的——极乐仙宫、地狱鬼门和玄真空间。
最后,司马淡云这才重点的交代了司马如烟的事情,让陈士元终于明白了自己真实使命。
另外,人家司马淡云还又详尽的交代了,自己当年托付给天师药王门门主萧楚的那些事情,让陈士元完全可以心安理得接受自己的那两大神功绝学——九幽神功和九天玄功,正式成为自己的隔世弟子再传门人。
直到此时,陈士元这才算是终于明白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今夜所发生的这一切,人家司马淡云在数百年前早就已经算定了。
至于那对花斑飞豹了,也正是人家司马淡云专门用来检验自己是否合格的;至于今夜所见到的那个深不可测的青衣老者,则正是人家天师药王门的现任门主,也正是专门在这里等候自己的。
而且也正是他故意的把自己一点一点的逗引至此,让自己成功的进入到这个隐秘的玄玄洞之中,那个小石匣子恰恰也就是开启这个隐秘*洞口的关键所在。
虽然今夜的这一切,看起来都是能够勉强的对应上了,但是陈士元依旧有一点极其的迷惑,那就是昔日那个神龙不见首尾的独角苍龙,他究竟又是怎么回事?
现在看来,他也绝对并非什么简单的江湖异人,只是这一切,即便是在这封信函里面也没有任何的只言片语,或许这一切,也就只有独角苍龙他自己真正明白了……
等真正的看懂了司马淡云的那封信函之后,陈士元赶紧又从怀里掏出了那个小石匣子,从里面小心翼翼的拿出了那本绢书。
果不其然,这本绢书里面的字体,跟刚才那封信函里面的字体应该是同出于一人之手,正是那个司马淡云的亲笔字体。而这本绢书里面所记载的内容,也正是那封信函中所提到的两大神功绝学,上半部是九天玄功,下半部是九幽神功。
说来也是奇怪,这本娟书中的两大神功绝学,虽然乍看起来像是天书一般,里面的文字极其艰深难懂,但在人家陈士元来说,却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不过只是简单的翻阅了两遍,便竟然像是读懂了一样。
不仅如此,甚至他隐隐的感觉,这里面的一些基础的练功法门,自己好像极其的熟悉。当然这也不过只是里面的一些基础练功法门而已,至于较深层次的那些内容那就玄奥的多了。
然而让陈士元绝对没有想到的是,他在简单的翻阅几遍之后,却是竟然被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住了。这里面的内容就像是有着什么神奇的魔力一般,深深的吸引着他,直让他欲罢不能。
最为离奇的是,早先他在自我修炼中的一些瓶颈难题,在这里面正好可以找到最为精妙的解答途径,甚至一些困惑了他十余年的疑难问题,一下子都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这一下可是把陈士元彻底的吸引住了,真正的爱不释卷了。
就这样,陈士元一口气,竟然在这个小小的石洞空间之中待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无我境界。
说来也是奇怪,就在这短短的三天三夜的时间里,他竟然无师自通,把这两大神功绝学跟他早先所学的内功心法真正的融汇到了一起,甚至已经算是初窥神髓,参悟到了其中的精要所在。
另外,也正是在这短短的三天三夜之间,他的内家修为似乎也得到了极大的质的飞跃,甚至一下子就达到了早先梦寐以求的通玄境界,比之早先进洞之前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别的不说,到了最后人家陈士元根本不用再借助任何的光照,在这个阴暗的石室之中,便可以真正的达到了亮如白昼的境界了。
三天之后,陈士元这才终于算是暂时的通篇读完了这本绢书,这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这里面不知不觉的度过了三个昼夜。
在简单的补充一些随身携带的食物和饮水之后,陈士元这才正式准备继续往里面深入,他要按照司马淡云的那封信函里面所交代的,去见识一下这里面的那三处奇异空间。
谁曾想,他这一进去之后,竟然在里面一待就是三个多月。但是也就是这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他竟然又全部的参悟明白了这里面的一切。
不仅真正的弄清楚了那三处奇异空间,熟悉了它们各自的那些神奇功能,甚至他还真正感悟到了那两大神功绝学的巨大威力。
虽然他现在手上还没有真正拿到,开启地狱门和玄真空间的那两大宝物,也没有找寻到当年“天聋、地哑”两位奇人的嫡系后人,不能真正的深入其中,但是他似乎已经隐隐的感受到了里面的各种奇异神通。
另外,陈士元还亲眼见到了,当年镇封司马如烟不死元神的那个单独空间,真正见识到了司马如烟与日俱增的无尽怨恨和冲天戾气。只是现在人家陈士元已经真正算是当年司马淡云的隔世弟子了,自然也就对她没有丝毫的畏惧,任凭她如何的狂吼乱叫百般恐吓,人家根本就是不予理睬。
不仅如此,陈士元最后甚至还故意的显露了几手,又在早先司马淡云的基础上,另外给司马如烟的不死元神加上了一道厉害的禁制。至此在见识到人家陈士元的厉害之后,那个司马如烟这才终于明白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敢情这正是先祖特意如此安排的,为的就是继续彻底的镇服自己。等她真正的明白过来之后,她这才又不得不重新老实了起来。
等把这一切都大致的弄捋顺之后,陈士元便按照司马淡云早先那封信函上所附带的方法,重新关闭了整个玄玄洞。在离开玄玄洞之后,陈士元没有再继续自己早先的云游行程,而是直接先去了一趟司马淡云早先所隐居的那个隐秘山洞。
等到了那个山洞之后,由于陈士元早就知道了相关的开启方法,所以很快他就果真见到了当年司马淡云秘藏的四玄典籍,和那个被精心伪装成香炉底盘的九幽大令。
当然陈士元再次对这个隐秘*洞府进行了相关的处理,尤其是在外围的山林谷地之中增设了几道禁制,也算是对司马淡云昔日的那些精心布置做一个相应的增补,以确保这个隐秘*洞府的绝对安全。
不仅如此,陈士元还又把这个地方另外专门为它命了一个名字,叫做士元洞。原本按照人家陈士元自己的意思,他现在的确还有些俗世间的尘缘未了,断然不能就这样真正的归隐山林潜心修道。
另外那个玄玄洞又太过奇异,虽然奥妙无穷,但是那毕竟是人家司马淡云的毕生心血所在,于情于理自己都不应该贪心觊觎。只要是自己能够真正按照司马淡云的遗愿,把那里永久的镇封下去便是最大的功德了。
因此他自己暗自思量,想着把司马淡云早先的这个隐秘*洞府,当做自己日后的归隐之处,也算是对“师尊”司马淡云的一种尊重和缅怀吧。而那个玄玄洞则永久的镇封在那里,当做“师尊”司马淡云永久的“洞天福地”。
从这个士元洞离开之后,陈士元又特意去了一趟大佛岭,看视一下那块千年血玉。当然当时那地方还没有后来的亓家庄,甚至在那附近几乎还是一片的荒芜,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家居住。
在看到千年血玉也安然无恙,并且同样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之后,陈士元便直接离开了大佛岭。至于大佛岭下面的藏宝溶洞,人家他压根就没有去看的打算。
或许早在当初辞官归隐的时候,他就已经真的看淡了功名利禄;或许正是那个玄玄洞深处的极乐宫,让他终于参悟明白了世事无常梦幻一场。
总而言之,从那之后自始至终,他都没有真正的去碰触过那个大佛岭的溶洞宝藏,甚至根本没有再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个宝藏的存在。
在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陈士元这才重新回到了湖北应城的老家。
自从他这次回到应城的老家,便再也没有过什么像模像样的远行游历,更没有再度正儿八经的入仕为官,而是直接选择了最为纯粹的文士归隐,整日里精研学问著书立说。
人家他这一隐可就是四五十年,可是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隐逸之士了。
而且,人家他这一隐却也是功业颇丰影响深远,这别的姑且不论,就只是他留下的那些涵括颇广的学术著作,就足以让他在历史上真正的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另外在这期间,甚至直到他“寿终正寝”,他也一直是以一个真正的文人雅士自立于世。至于他的那一身惊世骇俗的无上神功,在外界而言却是数十年来无人知晓,甚至就连他的家人门生都一无所知。
当然,当时之人绝对不会想象得到,这位陈大学士可能正是受了他的师尊司马淡云的影响,临到最后竟然也跟世人玩了一手“诈死归隐”的把戏。就在他入土为安的头七过后,他也悄然遁地而去,前往早先他早就准备好的那个士元洞,开始了真正的出世归隐,而且这一隐就又是数十年。
话说这一天,他正在士元洞中闭关潜修,突然感觉到了灵台一动,再也无法继续真正的静心入定了。此时他早就已经达到了 “通玄”的境界,他自己也非常的明白,恐怕这正是自己的“劫数”到了。
正如昔年的司马淡云一样,这肯定是自己尘缘未了,俗世之中仍有难以割舍的,羁绊。假如自己也无法真正的把那些尘缘斩尽,把那些羁绊消除,恐怕自己最后也跟师尊司马淡云一样的下场,永远无法达到“破玄”的境界,真正的修成正果得道飞升。
但是像这种修真路上的所谓劫难,偏偏又不是修真之人自己事先所能预料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带有极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假如这真的是可以预见和算定的,那就不能称之为修真之人的“劫数”了,毕竟他们已经修炼到了相当的境界。
而且还有一点是绝对不能含糊的,那就是这种“劫数”往往还带有极大的危险系数。一旦修真之人不能及时的消除和跳过,不仅会直接的影响到后面的继续修行,使得自己的修真之路从此停滞不前。
更有甚至,修真之人还极有可能会受到极其可怕的反噬影响,轻者前功尽弃一事无成,重新沦为普通人,重则直接重伤了自己的真元,性命立时不保!
想到这里,陈士元丝毫不敢有任何的耽搁,赶紧郑重其事的收拾一下,重新镇封了现在的这个士元洞。由于他事先并无任何的征兆,,实在不知道,此次的劫数究竟是从何而起,因此他只得主次分明,慢慢的一条一条的捋顺寻查。
首先,他想到了自己师尊司马淡云的玄玄洞,担心是那里面司马如烟的不死元神,又在凭空妄图掀起什么大的风浪。
但是在他亲自认真的检验完之后,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相反看起来在最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那个司马如烟的不死元神,还倒是相对非常的稳定,甚至似乎还有一些稍稍的颓废。
不知道是她自己真的折腾够了,知道实在是没有什么“绝地逢生”的可能性了,这才终于厌倦了疲惫了,终于放弃了那些无谓而又疯狂的幻想和抗争。
另外,至于司马淡云专门遗留下来的那两件无上信物,那也是没有任何的纰漏。
首先的那件九幽大令自是不必多说,这些年他自己就是一直待在那里守候着它,根本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另外的那件千年血玉,他也特意去了一趟大佛岭,在那里也没有看出丝毫的问题。
不仅如此,这次陈士元还专门又去了一趟七星山,看看那里有没有什么其它的意外情况。其实陈士元这次专门去七星山,还倒真不是因为司马如烟和她的那个曌教的事情,毕竟现在就连司马如烟和她最亲近的那十八侍女魂魄,都被镇封在玄玄洞内。
即便是当年的那个七星山真的残留下了什么怨魂厉鬼,那也不过只是当年司马如烟麾下的小角色而已,谅他们也根本掀不起什么多大风浪,充其量也就是小打小闹的跳梁小丑而已。
谁曾想,人家陈士元当初在湖北应城老家隐居的时候,却是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一条确凿的信息。竟然让他在无意之间听到了,当年司马如烟托付给别人的那个亲弟弟的下落,而且还真正的暗访到了他的嫡系后人。
据说,这数百年来,他们一直都生活在七星山附近的一个小小山套里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的日子。
只是这么多年以来,那家人看起来似乎对过去的那一切真的毫不知情,别说是自己先祖的真实姓氏,甚至就连司马这个姓氏恐怕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吧。
等到陈士元专门暗中探访到那家人的具体位置之后,他先是不动声色的在附近足足潜藏了小半年,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这一族人的一举一动。
到最后终于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有了一个惊人的重大发现,他惊异的发现,这家人其实一直都只是深隐不露,实际上他们应该早就具备了相当高深的玄门神功。
不仅如此,陈士元竟然还发现,他们这一族人似乎在外地还有一个隐秘分支,只是他们伪装的极其小心,甚至就连姓氏也早已故意的改变了。
另外陈士元甚至还认为,他们在外面的那个隐秘分支,其实才应该是他们的嫡系正宗,而这个小山套里面的这些人,不过只是人家的旁系分支。
当然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陈士元自然无法真正的弄清楚,或许也只有人家那一族人的先祖自己知晓了。
但是,后来陈士元也曾经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做过很多的推测,最后他个人认为,这一切应该还是跟当年的司马如烟的曌教事件有关。甚至说不定,这一切还真就极有可能,正是当年司马如烟的精心安排。
或许也正是当年七星山一败涂地的最后关头,司马如烟曾经专门派出得力的心腹弟子,对自己的弟弟一家人进行了相应的妥善安排。
虽然早在整个曌教事件之前的时候,司马如烟就已经对自己的弟弟进行了一定的精心安置,而且这么多年一来,她也的确并没有如何的再跟他们联系。
即便是在当初七星山势头最后强劲的时候,她也没有过丝毫的相关泄露,以至于她身边的所有人,都根本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一回事。甚至就连到最后,派遣心腹弟子去办这件事情的时候,恐怕司马如烟也没有真正的据实以告吧。
但是在接下来的继续观察和追踪中,陈士元却是渐渐的发现,这一族人跟司马如烟似乎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甚至人家更像是跟他们的先祖司马淡云较为相近。
他们这一族人,无论是在最初的那个小山套里面繁衍至今的那些族人,还是后来故意再次的隐姓埋名迁徙到外面的那个分支;不管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山野村夫,还是一直以来时有出现却是深隐不露的玄门高手;人家都极其的恬淡自然,随性而为,随遇而安。
根本没有司马如烟当初的那种王霸天下的念头,更没有司马如烟后来的那种暴戾怨恨的疯狂。
这一点,尤其是在后来人家那个野道人的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看来他们这才是真正的领悟到了,先祖司马淡云的真谛和宗旨。
如此一来,玄玄洞和司马如烟这边,暂且也都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自然也就算是掀过去了。这时陈士元突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人,难不成是自己家人那边真的出了什么意外变故不成,以至于心灵相通影响到了自己的修行。
想到这里,陈士元赶紧启程赶往湖北应城的老家。但是他现在早就是已经“死”了多年,自然不能再以原来的面貌出现了,只能是乔装打扮隐身前往了。
等他真正的赶到老家之后,却是发现家中的情况一切正常,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意外变故。虽然他的子孙后人都相对平庸,整个家道也并不像他活着的时候鼎盛兴旺,但是倒也一派生机欣欣向荣,仍旧算得上当地的显贵豪门。
另外,陈士元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自己的曾孙子这个小家伙,跟自己当年极其的相似。无论是姿容相貌,还是禀赋才情,都活脱脱就是自己幼时的翻版。
看到这里,他突然一时的心血来潮,竟然想着效仿当年那位独角苍龙的故事,索性把自己的小曾孙暗中调教成才。
反正最近自己的心境也是难以平复,确实也不适合再回去继续闭关修行,还不如趁此机会把自己的一身所学,倾囊相授给自己的小曾孙。
当然,这其实也并非只是陈士元的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更加深远的考虑。因为他现在也已经早就算定了,弄不好自己还真就难以顺利的闯过这一“劫数”,最后极有可能正是跟自己的师尊司马淡云一样,无法真正的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而自己又没有留下任何的门人弟子,真要是日后自己一旦驾鹤西去,恐怕当年司马淡云祖师的这一切就真的都随之而去了。这别的还都倒是好说,原本自己也不过只是赤条条的而来,到时候大不了再净身而去也就是了。
只是玄玄洞的那些事情,却是不能不郑重其事的考虑,这一旦要是里面的司马如烟的不死元神,到时候再趁机闹将起来,恐怕可就是真的麻烦大了。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陈士元还真就效仿当年那位独角苍龙的故事,竟然精心的乔装打扮,潜入了自己家中做了一名毫不起眼的奴仆,秘密开始了自己的“宏大”计划。
果不其然,陈士元的这个小曾孙,还真的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里,就远远超过了他当年的造诣,算是已经登堂入室了。
到最后,陈士元仍旧是效仿那位独角苍龙的故事,等到他的小曾孙业已所成之后,便突然不辞而别飘然而去了,同样留下了一个神龙不见首尾的神秘念想。
当然,这倒不是人家陈士元故意的故弄玄虚,而是他自己非常的清楚,现在的确还不到他把这一切都告诉自己小曾孙的时候。
等到了一定的适当时机,他自会专门把这所有的事情如实相告,毕竟现在他已经是把自己的这个小曾孙,看做了自己的衣钵传人。
但是有一点,也确实是让陈士元极其的头疼。那就是他在这些年的认真观察之后,却发现他的这个小曾孙虽然聪明绝顶天资过人,但是却是总让人感觉似乎像是缺少一点什么,只是却又一时之间难以真正判定,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直到最后,陈士元重新回到士元洞再度试图闭关修行的时候,他才在某一天突然想明白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他的小曾孙所缺少的,竟然正是一份玄门中人所应有的担当。
也就是说,这小子日后虽然极有可能可以修行到极高的境界,但是他却是不会去勇于承担什么太过重大的担子。
换句话说,假如日后玄玄洞中的那些事情真的闹将起来的话,这小子极有可能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至少他绝对不会奋不顾身,不遗余力的去处理那些事情。
但是到了此时,陈士元也只能是扼腕叹息一筹莫展,毕竟这是那小子的自私天性如此,绝非什么人为的外力可以强行彻底改变的。
好在,这小子除了本性稍稍的自私自利之外,倒也并非什么奸邪之徒,尚且不至于让陈士元下定决心,去把他的功夫废掉,只能是随他而去了。或许等他日后的修为渐渐精深之时,说不定还真的能够会有所好转,这也尚未可知。
然而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陈士元竟然再次破关而出,他这次是想着专门到俗世中去找寻一个真正品学兼优的弟子,也好正儿八经的做自己日后的衣钵传人。至于自己的那个小曾孙,也就只有任由他自己顺其自然,自生自灭了。
接下来,陈士元再次开始了三山五岳四海为家的云游生活,这还真倒是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初他罢官回乡时的情形。
或许是这次他本身就带了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就已经看中了两名少年俊彦。
更或许是跟他自己的出身和文人情节有关,这次他接连所选定的两名弟子,恰恰也正是官宦之家的儒生弟子,一个名叫吴宗信,一个名叫尤鉴轩。
只是后来也不知道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陈士元在把这两名弟子悄悄的带回来之后,他并没有再回自己的那个士元洞,而是直接到了玄玄洞的外围山区之中。
当然他也并没有径直把他们带进玄玄洞,而是直接在那个断魂谷的深处结庐而居,就在那里传授他们武功和学问。
等到他们各个方面都稍稍小成之后,陈士元便又让他们自行回家,说是什么等他们各自的尘缘了却之后,再来此处继续修真悟道。
这吴尤两位弟子离开之后,人家还真就跟早先的陈士元一样,各自去考取功名了却尘缘去了。
然而等他们走后,陈士元再次对士元洞和玄玄洞这两地方进行了重新的处置。
这一次,他不仅把早先司马淡云的四玄典籍和九幽大令仍旧封存在士元洞的密室之中,而且还又把自己这百余年来的一些玄学心得和部分秘而不宣的学术著作,也整理利索一并收藏在了这里。
至于玄玄洞那里,陈士元却是一反常态大肆动作了起来。他不仅把玄玄洞的第一处洞厅进行了相应的修缮和处理,而且还在上面用古篆写下了“浑石殿”三个大字,并继续沿用司马淡云当初玄玄洞的称呼。
另外,陈士元还对玄玄洞里面的那三大离奇空间 “极乐仙宫”、“ 地狱鬼门”和“玄真空间”,同样也以古篆的形式进行了正式撰写。
不仅如此,陈士元还有在玄玄洞的外围进行了一系列的特殊布置。他先是对山后的断魂谷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在整个断魂谷的内外都布下了厉害的禁制,意图阻止外人随意靠近和闯入,直接算是把这个断魂谷变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神秘禁地。
当然没有人知道,陈士元这样做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因为直到最后他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解释,或许这一切也就只有他自己,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等这所有的一切都重新布置妥当之后,陈士元总算是再次的又平静了下来。接下来,他仍旧并没有真正进入到浑石殿之中,进行再次的闭关修行。而是选择在浑石殿所在巨岩的前面空地之上,搭起了两间简易的茅草屋,自己直接在这里面潜心修行精研玄学。
谁曾想,人家陈士元在这两间茅草屋中,还又给世人留下了一部奇书,这就是后世一直争议很大的《周公解梦》。
据说他的这部《周公解梦》,其实正是跟他早年间的《梦林玄解》和《易象钩解》那两部书有着极大的内在关联,只是更为诡异怪诞而已。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部书被他假借“周公”的名义,假托是前辈圣人所作,并没有留下任何自己的痕迹。
另外,也正是为了纪念自己最后的这部奇书《周公解梦》,陈士元这才特意把这片山区命名为周公山,这便是这个周公山名字的真实由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