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浅谈周易 易经六十四卦-《元璞随笔》


    第(2/3)页

    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园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天水讼卦像

    上乾下坎:讼卦,天下著雨,上刚下险。宫非口舌,争讼,不亲近,孚信被窒息。内心聪明。在体、用於人身疾病上与需卦同解。

    天泽履卦像

    上乾下兑:履卦,园而有缺损,刚中有险。履行,慎行,小心,行为履践,行不逾礼,不处非礼。有官灾是非争执,交通意外金属所伤。比和卦,事吉。乾为父,兑为少女,老少配、不利婚,有破损变故之虑。防肺、呼吸道疾病,金旺克木,有肝胆之病,口腔之疾。头疼之疾。

    天火同人卦像

    上乾下离:同人卦,日挂中天,照耀著天下旷野万物,“旷达无私以同人,同心之言”,志同道合,人相亲近,为人友好。发热的,烫灼的金属物,金属电器物件,锅炉。乾为体有灾,离为体谋事可成。与子女有争执,肺、呼吸系统有疾,有血管硬化症,不利老父长男。

    天地否卦像

    上乾下坤:否卦,天清在上,地浊在下,天地之气不相交。闭塞不通,阻隔,事不顺畅。“大人否亨,内小人而外君子。”在体、用及人身疾病方面与泰卦同。另防颈椎增生。僵直之疾。

    天雷无妄,卦像

    上乾下震:无妄卦,天下雷行,晴天霹雳,意外之意外;妄行则有意外之灾,得意忘形而取灾。无所期 望,无虚妄。不切实际的幻想,惊天之大事。真实客观,“诚化之生生大有,尽人道而合天德,活力而健。”乾为体,谋事成功,利财官,震为体,有灾,事难成,多争执,上司压制批评,多小人。克长男,伤ì,头痛,头鸣,肝症,肝肥大,肝硬化。

    天山遁,卦像

    上乾下艮:遁卦,天高於上,天下有山,山止於地,远山人藏,遁山不进,退避隐匿。超脱行事,远小人。高位,高的金属塔架,电视转播塔,大山,高山。在体、用及人身疾病方面与大畜卦同。

    地字义

    坤为地卦像

    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地水师卦像

    上坤下坎:师卦,地下藏水、矿泉水、地下水,小人内心阴险狡诈。聚集群众,兴师动众,统领,统帅,军队,保守稳定,忧虑。“容民畜众,忠国怀臣。”坤为体,谋事可成,坎为怀有灾病。肾病,泌尿系统粉末状结石;腹泄,大便溏泻。母有病,不利中男,女人当权,遭妇辱。

    地天泰卦像

    上坤下乾:泰卦,大地之气相交,小往大来。安泰亨通,通泰,安稳,持盈,宏大,事吉。“无往不所,艰难守正,降尊从贤。”坤为体则泄气失脱,迎奉权贵,乾为体且有发财升宫之喜。得妇人之助,众人之拥戴。有胃寒之疾。

    地泽临卦像

    上坤下兑:临卦地下有洞穴,有泉涌。临近,亲临。喜临、喜悦,亲自参与,以上抚下,以尊莅卑。聚众美德於一生。“至诚至临的人生,刚正和顺化育不息。”坤为体失脱破耗。兑为体有坐享其成之福。利小女,为母亲之掌上明珠,享厚爱眷爱。测婚老母配少女,必婚变。肚疴,腹部动手术,身上有疤痕。

    地雷复卦像

    上坤下震:复卦,地震之卦。一阳复起,阳刚始生,万物亨通。“阳刚复回,君子道生。”返回,回复,复兴,初兴,来复,反复,自我奋斗,踏实稳重进取。在体用及人身疾病方面与豫卦同。另有静思,有较大的闷脾气,神经分裂症。

    地山谦卦像

    上坤下艮:谦卦地中藏有矿石财富。恭敬合礼,屈己下人,退让而不自满,谦虚退让,轻己尊人,“劳谦君子的盛德,内充实。”比和卦,事吉。测婚老母配少男,有婚变之兆,(互卦又藏坎险)有脾胃病,便结,肾虚之疾。

    地火明夷卦像

    上坤下离:明夷卦光明入地中,晦暗之像。伤夷,黑暗,明伤,诛杀,昏暗世时。“忧患之人文生命,内之明外柔顺以蒙大难。”在体,用及人身疾病方面与晋卦同。

    卦名由来

    乾:乾上乾下。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坤:坤上坤下。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说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屯:坎上震下。坎王则震胎。

    屯,难也。《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震为足(《说卦》《剥•初六》),坎为险(《坎•九二》《彖》),步入险境,其行难也,故曰“屯”。

    蒙:艮上坎下。艮王则坎休。

    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无知。坎为知(《临•六五》),艮为弃(《离•九四》),弃知,故曰“蒙”。

    需:坎上乾下。坎王则乾休。

    需,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襦”,均应读作“濡”。濡,湿也。乾为天(《乾•九五》)、坎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传本《归藏》作“溽”,濡与溽同义。

    讼:乾上坎下。乾王则坎相。

    《周易音义》:“讼,才用反。争也,言之于公也。郑云:辩财曰讼。”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蒙•上九》)、乾为金(《说卦》《鼎•六五》),盗金,必致讼,故曰“讼”。

    师:坤上坎下。坤王则坎没。

    《彖》曰:“师,众也。”《周易本义》:“师,兵众也。”《吕氏春秋•论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坤为众(《说卦》《晋•六三》)、坎为寇(《蒙•上九》《需•九三》),众寇,故曰“师”。师,兵众也。

    比:坎上坤下。坎王则坤囚。

    《彖》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朱熹《周易本义》:“比,亲辅也。”《周易尚氏学》:“比,亲也,辅也。”

    小畜:巽上乾下。巽王则乾死。

    小,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当以“少”为正文。《周易音义》:“畜,本又作蓄,同,敕六反,积也,聚也。”“小畜”意思即“少蓄”。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噬嗑•六五》)、巽为散(《涣》《中孚•九二》),金散,故曰“少蓄”。(参见《家人•六二》《大畜》)

    履:乾上兑下。乾王则兑休。

    《史记•殷本纪》:“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兑为武(《履•六三》《巽•初六》)、乾为君(《说卦》《履•六三》),履卦有“武王”之象,而武王商汤名履,故命卦曰“履”。履卦得名于武王商汤之名!

    泰:坤上乾下。坤王则乾胎。

    泰、否二卦说的正是君民之间的关系:乾为君、坤为众(《说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君谦居民下,以民为上则“泰”;人君骄居民上,以民为下,则“否”。

    否:乾上坤下。乾王则坤废。

    《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否之:否定之。《尚书•周书•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其口诅祝。”

    否、泰二卦卦名与卦辞均可对读:君居民上,民否之,危;君居民下,民载之,泰。不仁,不利君子贞;爱人,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小往大来。

    同人:乾上离下。乾王则离囚。

    《说文解字》:“同,合会也。”同人:会同众人。《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此处当专指商郊牧野。会同众人,陈师牧野,此之谓“同人于野”。“同人”应当与“于野”连读,该卦唯命曰“同人于野”才能尽显其兵伐其君之意。“同人”当为简称。

    大有:离上乾下。离王则乾没。

    《周易本义》:“大有,所有之大也。”《周易音义》:“大有,包容丰富之象。”乾为金、 为玉、为木果(《说卦》),离为大车(《大有•九二》《睽•六三》),载之以大车,故曰“大有”。

    谦:坤上艮下。坤王则艮死。

    朱熹《周易本义》:“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也。

    坤为地(《说卦》)、艮为山(《说卦》《随•上六》),高山屈居卑地之下,故曰“谦” 。

    豫:震上坤下。震王则坤没。

    《周易本义》:“豫,和乐也。”《序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序卦》以“喜”说豫。豫,喜也,乐也。

    随:兑上震下。兑王则震死。

    《周易本义》:“随,从也。” 《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蛊:艮上巽下。艮王则巽胎。

    蛊:败坏。巽为信(《中孚》)、艮为弃(《离•九四》),弃信,其德败坏,故曰“蛊”。

    临:坤上兑下。坤王则兑相。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林(临)之卦,自唯不无瞿(惧)。”《易之义》以“惧”说“临”。兑为惕(《乾•九三》《夬•九二》)、兑为忧(《临•六三》)、坤为众(《说卦》《晋•六三》),畏于民众,故曰“临”。临者,懔也,懔于民众也。此乃治民之道。

    观:巽上坤下。巽王则坤胎。

    《说文解字》:“观,谛视也。”《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书经集传》:“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亲尽则迁,必有德之主,则不祧毁,故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天子居万民之上,必政教有以深服乎人,而后万民悦服,故曰‘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坤为众(《说卦》)、巽为信(《中孚》),众信,能获众信,其政教必大有可观,故曰“观”。

    噬嗑:离上震下。离王则震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朱熹《周易本义》:“噬,啮也;嗑,合也。物有间者,啮而合之也。为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间于其中,必啮之而后合,故曰噬嗑。”非也。震为鼓(《离•九三》)、离为大腹(《说卦》),鼓其腹,饱食之象,故曰“噬嗑”。噬:啮。嗑:咬。

    贲:艮上离下。艮王则离没。

    贲,文饰也。《周易音义》:“贲,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貌。王肃云:有文饰,黄白色。”

    剥:艮上坤下。艮王则坤死。

    剥,阜阳汉简《周易》作“仆”,传本《归藏》亦作“仆”,当以“仆”为正文。坤为臣仆(《损•上九》《遯•九三》)、艮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仆,故曰“仆”。

    复:坤上震下。坤王则震囚。

    复:返,归。震为林(《屯•六三》),震为莽(《同人•九三》),坤为地(《说卦》)。木,生则冒地而出,死则返归于土。坤上震下,入土之象,故曰“复”。

    无妄:乾上震下。乾王则震没。

    无妄,阜阳汉简《周易》作“无亡”,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毋亡”并有“安处”“安藏”之辞。《说文解字》:“亡,逃也。”震为足(《说卦》《剥•初六》),乾为牢(《大畜•六*四》),足陷牢中,甭想逃亡,故曰“无亡”。“亡”与震象足动之义合,故当以“亡”为正字。“无”“毋”同义通用。

    大畜:上艮下乾,艮王则乾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