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联名上疏-《肆夜红楼》
第(2/3)页
此刻这道联名折子上,寻到的理由便是说来俊臣曾自比五代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
这位唤作“石勒”的后赵君王本为穷苦卑贱的奴隶出身,凭借自性骁勇聪慧与天运昭昭,后又从奴隶成为了将军,经年之后即而便又从将军成为了皇帝、建立了后赵……若说他与当下的来俊臣比拟起来,且看这么一干命格走势顺着下来,倒是符合了来俊臣截至目前的那一通现状,且丝毫都不牵强附会!
来俊臣本就是贱民混混出身,后又经了一番波折坐到了时今的官位,如果按着石勒的命运走下来那不就差最后承天景命登基为帝这一步了?那么说来俊臣自比石勒,不就是要谋反么!
很自然的,谋反之罪又该如何判定与论处呢?便唯有,一死方是啊……故而无论这一道奏疏怎样洋洋洒洒兜兜转转,抛开表象观其本质,归根结底他们这字字句句皆是指向来俊臣、针对来俊臣,要将这位优雅邪佞、俊美内睿的武皇心腹置之死地,定其死罪,只请武皇朱笔御批!
这一场强盛而华艳的年代,无论表象看起来是多么的妩媚撩拨缱绻似醉,却终究还是容不下纯粹不染尘垢的、可以一路走到最后的一段感情。肆夜唐宫、紫殿华廊、西风何限、几回争相见……当那一段天真无邪的韶华年景、那所有的感动与最初的纯粹都被阻挡在了世事的残酷与命运的浮沉飘摆毫无着落之外,感情?真可笑!所谓感情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东西?
对于人心的离合、感情的淡泊与多变,身经太宗、高宗、并着时今这动荡的几朝转变之后的武皇早已看过了太多且实在太明白!面着这样一道突兀而至的折子,武皇忽而一个好笑盈在唇际。她的心里,真相是什么、这些人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她清楚的实在就跟明镜一模一样!
然而目光顺势滑过底部,赫然看到女儿令月的签名,她心只是微微的动了一下、却也没有十分惊疑。她识得女儿与来俊臣之间的那些情愫,当初不就正是太平把俊臣推举到自己身边为官的么?但世事多变、前路莫测,当下看来女儿已在不觉间同这位昔日的情郎有了权势的交锋与那一份走势相反的触碰,故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太平选择将来俊臣置于死地。
果然但凡为人便全都是自私的啊!不是么……武皇摇首一叹,唇畔笑意未淡。
她知道时今的来俊臣已经树敌极多,但如此这般大算上三天三夜都未必算的尽的说道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她而起……俊臣所办所行每一桩案子、每一场官朝事态,皆发源于她自己的授意,等同于其实是为武皇背了黑锅惹了咒怨。越是这样,武皇心里越是不忍对他加以凉薄,又加之来俊臣委实是个人才,故而武皇对他的恩宠与其能力的信任可谓不断水涨船高升温加火。
至于状告来俊臣心怀谋逆、说来俊臣对上不敬想做皇帝,呵……想都不用多想,这简直是荒谬至极!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武皇相信的。
说实在的,相信不相信其实也都不重要,甚至做没做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武皇她愿不愿意去动这个人!显然武皇不仅不愿动,还愿护。所以一任这道疏奏写的再怎样词华美洒洒洋洋,无论有多少身份地位高且尊崇的人签署名讳,在武皇这里根本就是废纸一张、毫无用处!
没多停滞,武皇只是扬了扬袖,随手将那折子扣住、即而扔下。那煞费苦心撒颇深、波及面儿其实颇广的一道气势汹汹的奏书,就此大海石沉、音信杳杳。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武皇越是如此,这些状告来俊臣的宗亲子侄并着朝廷官员便越是心里发麻!虽有道,“事缓则圆”,由不得急性燥燥自乱阵脚,但诚然的,那折子如果未上便还好些,一旦上了便不可能不叫来俊臣听闻风声。待俊臣逐渐摸清都是哪些人想置他于死地之后,为自保、为打击,免不得会迎来他一连串的有所动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