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玲珑阁,绝杀贴 第一百零一十二章 污蔑和反转-《剑与征途》


    第(2/3)页

    只是龙窑书院经此劫难,书院学子终究无辜,估计以后此处书院会一蹶不振,甚至还会遭至群众们的联名抵制以及唾骂,如今都有学子受不了乡里乡亲的讥讽选择退学另谋高就,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还有自家父母不愿意孩子在这种学院继续生活的,他们直接强迫学子退学,更多的还是士子们分子内心的真正失望,凡此种种,皆因王清远一个老鼠而已,由此可见书院这种读书学习的地方一旦被败坏了风气,便也是没了里子,又怎会让学子们认可?

    当然了一些学子执意继续在此耕读,他们是因为渔翁老叟而留下来的,先生人虽死,但精神却仍然熠熠生辉,便也有人赞颂,有人追逐,有人坚守。

    书院竹林,那座渔翁老叟的衣冠冢旁,近来总有人追思和哀悼,更多的还是那些书院附近的乡里乡亲,毕竟老叟对他们付出了真心,而他们自是将老叟奉为品行高洁的先生,一切拜谒皆是发自内心之举,无人作假,也作不得假。

    柳河与甘旗两位老叟唯一亲传弟子,如今也已经回到了竹林住处,他们依旧披麻戴孝,为自家恩师守灵,他们二位虽然都是儒家系统中相对来说的少年天才,对于儒家学问研究已深,但细细说来一位崇文,一位相对来说更加崇武,一位认为书中包含万物,热爱著经释文,通读古文,追求的便是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学问家,一位觉得则人间烟火气才是更有意思的事情,至于儒家经义,不过是一种拿来运用的处世之道。

    两者无优劣之分,只不过是两种相反的认知,并不矛盾,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交融契合。

    若事情就这样进展下去,历史的浪潮滚滚而过,所有人也就会按照既定的轨道走下去,而这种当下龙窑州的大事件,放眼整个天下,再加上时间刻度,却又变成了在楚国史册中都不一定被记下一笔的小事情了,也就注定遭受埋没。

    然而,不巧的是,事情生了变故,该起程会凌平的众人到最后也没走成。

    就在舆论一边倒的指摘王清远一派,哀悼渔翁老叟一人的时候,突然有某种刻意显露的突兀声音出现,有人在暗处一点一点散播出了渔翁老叟所谓的恶行,一些个明眼人一看就是污蔑的东西,却偏偏还有人支持,原因或许只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又或者是某种古怪情绪作祟,令他们享受那种独排众意的感觉,总之这件事在那些小人的心里本就无足轻重,至于是否错怪,事实如何又有何妨?

    不管是凭空杜撰的污蔑也好,还是被下套的陷害也罢,如今变故陡生,虽然大多数人持着怀疑态度并不相信此事,但人民群众的某种劣根性适时地便也展现出来,于是有人开始支持暗处的污蔑,不承认渔翁老叟高洁的名声,不认可其死谏的行为,事情终究又是往着坏的方向发展了。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柳河与甘旗来到官衙找到了曲煌,贺无双与赵楷等先锋营能说的上话的一些人正与曲煌在书房商议此事,他们都是从始至终跟下了整个案子进展的人,对于其中心血付出极多,他们本就对渔翁老叟高洁的品行十分敬佩,如今事情来了个大反转,白的又被说成是黑的,任谁这也无法保持冷静。

    众人均是义愤填膺,曲煌坐在上位同样一脸阴沉,柳河与甘旗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怀揣着时刻可能暴动的心绪来到了议事场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