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乡土俗念 第8章 拽婚-《九品九道》


    第(2/3)页

    王大石只得安排上了一把铜钱分了去。

    新娘梅溪这才掀起轿帘,从送亲的轿子换入迎亲的轿子来。

    一路上,王大石不敢多看新娘,唯怕多看了一眼又被索了名头,要了钱。

    ……

    轿子终于到了王家的门前停下,一阵鞭炮响起,群人围观过来,都想多看看王大石这新郎娶得了何等姿色的新娘,可是一等又等,新娘久久不下轿来。

    没等王大石的吩咐和安排,媒婆又上前问原由,原来新娘在等着下轿钱。

    王大石摸了摸口袋已经没有分文了,赶紧跑到偏房找到了王里长。

    此间,王里长正喝着小酒,问了王大石的情况后,掏了一把碎银递给他,并嘱托他应承好场面。

    王大石应了一声,跑了回去,转手把银碎安排递给了新娘,却还不见她下轿。

    倒是女方这时提出要“对六艺”

    所谓的“六艺”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艺术。在当地,青年要学礼节、懂得声乐、善于骑马射箭、写得一手好书法和精通计算,所谓的通五经贯六艺。

    大户人家的小姐出嫁时带着一名才子陪同,才子与新郎对六艺,新郎输一艺则要拿出一串铜钱补偿,有些为了应承场面,才子会故意输给新郎,甚有的陪同是普通之人,故意要在新郎面前低人一等,以求其次,彰显新娘的眼光不错,和新郎的才识。“对六艺”虽然热闹,由于太过繁琐,常常耽误正事,又属陈规旧俗,早被弃之不用。

    此间对六艺,必然不会谦让。

    王大石读书不成,无所技艺,为人老实,交际甚缺,礼数必有欠妥,听说要“对六艺”,心下发慌,赶紧又去找到了王里长。

    坐在偏房里头的王里长猛灌下两碗酒,对王大石说:“我有愧于你,为了你迎下媳妇,该给!”

    王里长翻箱倒柜给王大石扯了六串铜钱,说:“王大石,我掀锅透底跟你说亮话,这些钱都是为了你的婚事东拼西凑的,都在这里了,再要可就没有喽!”

    王大石走出偏房,把一百二十片铜钱都交给了新娘,盼着她下轿。

    收下钱财的新娘又开了条件,说不能穿娘家的鞋子下轿,需要一双新鞋子。

    在场的村人有的看不过去了,碍于婚日喜事,不好掺嘴掺手。

    王大石的虚汗冒了出来,又去了偏房找王里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