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师叔已于五日前离开本观,施主,您要是想上香祈福,可到前堂大殿,这里是我们起居之地,多有不便,还请施主早些离开。”由于五日前战斗时,众道士都未见过萧美娘的样子,这道士也只当萧美娘是迷路的香客。 走了!袁天罡居然走了!那萧灼呢?萧美娘想到萧灼,转身间就已消失在原地。到了萧家,刚好传旨太监正在宣读口谕:“传陛下口谕,令萧灼即刻进宫作画!萧家主,令郎可在?” “回禀公公,麻烦公公回宫禀明陛下,我儿萧灼已于五日前离开洛阳,作画之事,还请另选他人。”萧瑀回答道。 “萧家主,令郎去往何处了?可还追得回来?”传旨太监也是固执,但凡可以,他还是想带萧灼回宫。 “老朽也不知道,灼儿只说要去散散心,想必是去了巴陵燕家,以前每年他都会去的。只是此时去追,恐怕会误了陛下之事吧!” ―――――― 登州府境内,秦琼与罗芳薛亮总算回到了靠山王府,刚看见靠山王府的大门,秦琼却发现此时的靠山王府,竟然披红挂彩,喜气洋洋,两个偌大的“寿”字贴在两扇铜门之上,表明着靠山王府正在发生什么事。秦琼不解,便开口问向罗芳:“罗将军,这是……?” 谁知罗芳却是与薛亮对视一眼,笑着回答道:“秦兄有所不知,今日乃是父王生辰,我们临行前,父王曾特意交代过,要我们务必于今日之前赶回来。本来依计划,回来时我们也不用马不停蹄,谁知道洛阳会竟然刮起来那么大的西北风,路上耽搁了一下,只能劳秦琼与我们一起受罪了!” “原来如此!”秦琼这才明白,当日将皇纲交付户部之后,罗芳薛亮为何一路都不愿意停下。三人随即进府交令,进门之后,秦琼本以为府内会热闹非凡,但进去了才发现与平时也没多大差别,除了个别官员、士绅在与靠山王交谈之外,完全与他见过的其他官员的寿宴有些天壤之别。 “秦兄,父王平素节俭,不喜欢大肆铺张,所以这寿宴与家宴没什么区别,只有一些本地官员和父王的一些好友才会过来庆祝,走,父王叫我们呢!”秦琼随着薛亮看去,果然看见杨林在朝他们招手。三人走上前去,罗芳先上前交令道:“父王,皇纲已如数押送至洛阳,此为户部批文,请父王查证!” 杨林接过批文看了一遍,点头道:“嗯!芳儿,你们一路辛苦,先去洗漱洗漱,别耽误等会儿开宴。”秦琼跟着罗芳薛亮刚要离开,杨林又开口叫住秦琼:“叔宝!” 叔宝!秦琼因为杨林这突然改变的称呼而略有不适。从小到大,除了同龄至交和一些长辈之外,没人这么叫过他,而且杨林的这一声中,他甚至还感觉到了一丝关爱。 “王爷有何吩咐?”秦琼转身问道。 “叔宝,为……为你准备的房间就在芳儿的旁边,你洗漱完跟芳儿他们过去,看看有何不妥之处。还有,前几日济南府来了你几封家信,已经放在你房间了,别忘了看。” “多谢王爷。”秦琼言罢,随罗芳薛亮退下。等洗漱完毕来到自己房间,一打开书信,只见前面写到: 吾夫秦琼请见: 自夫君去往登州后,婆婆与玉儿一切安好,前日有夫君两位故友来访,闻得夫君已在登州府任职,已归,夫君勿念。然婆婆生辰将至,夫君旧友甚多,夫君若不回转,为妻恐难以逢源,故致此书信,以期夫君早日回还。 妻贾云书 秦琼看完信,惊觉自己竟因登州府一行事关自己生死而忽略了母亲生辰,现在一想起来,才发觉事情多么严重。因他平日急公好义,除了官府中人与他关系甚好之外,也结识了不少江湖豪杰,这些江湖中人给他面子,每年都会在秦母寿辰时前去贺寿,而为了让这些人避开官府中人,他都是安排官府中人白天祝寿,晚上再让这些江湖人士前来祝寿。可现在他不在家,贾氏哪里能照应过来这些,难怪会写家信让他赶快回去! 秦琼略一算时间,离母亲寿辰还有五日,而从登州府到济南府,若是日夜兼程只需三日便可赶回,于是决定先给杨林过完寿辰再回去,毕竟杨林于自己也有救命、知遇之恩,若就此离去岂不显得他太过凉薄。 到了正午,寿宴开席,先是一番笙歌演乐,后是诸位太保以及来客献上祝寿礼物,秦琼这时才发觉自己竟没有准备什么礼品。但此时杨林已经开口叫道:“叔宝,你过来。” 秦琼走到杨林面前,刚想将未准备礼物之事告知,杨林却已先开口道:“叔宝,记得数月前在兰陵,本王初遇你时便对你十分欣赏,当时本王本想将你调至身边,再择机收你为义子。然而事与愿违,却因你母亲而作罢。本王当时也以为此事再无转机,却不想你因皇纲一事,竟自己来登州顶罪,当时本王见你有如此担当,如此气魄,便给你机会将功补过。如今你押送皇纲到京,也算有功,本王再问你一次,可愿做本王的义子,做我杨家的十三太保?” 杨林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秦琼怎么也没想到他之前的感觉竟是真的,那时杨林见自己回来,竟然真的是如同父亲般的欣慰,遂跪地叩首道:“义父,叔宝愿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