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中元偶遇-《清宫红颜误》
第(2/3)页
好,顾谚昭心中叹道。
又听那男人说道:“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这句诗是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顾谚昭蹙了蹙眉,上阕下阕容易,这只凭一句诗便要说出诗人名字倒有些困难。
只见那男子略微沉吟了一会儿,答道,“这是唐代名家杜甫的‘寒雨朝行视园树’,杜甫一生的七言排律甚少,所以这仅存的几首便格外的惹人注目,小生不才,略懂一些。”
中年男人似乎没想到他竟然能答的出来,满脸的难以置信,也能怪他诧异,便是顾谚昭心中也极其震撼,当下便穿过众人走向前去,想去察看那男子的容貌。他走了几步,却怔在了那里,隔了几个人,他只瞧见那人的侧影,却已然认出来,这女扮男装之人正是那日表妹生辰之际他见到的女子无疑。
街面上依旧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顾谚昭却觉得仿佛整个世界都静谧下来,他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只凝望着那女子的侧影,怔怔出神。她着了件缥色的袍子,外面是一件靛蓝的马褂,戴了个帽子,握住折扇的手指却是晶莹雪白秀美异常,身边的少年说了句什么,引得她轻轻启唇浅笑,面容清雅却带了些俏皮可爱。
那中年男人干干的咳了咳,高声道:“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顾谚昭只顾望着她,却没听见那男人的话,可她却面上一红,咬了咬唇,转身便离去。顾谚昭仿佛灵魂出窍似的亦步亦趋地跟随其后。
隐隐听见她身边的少年问道:“小姐,你怎么不回答他啊?”
“那人已经知道我是女子了,我便是继续答下去又有什么意思,那诗的后半句是‘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后半句透着些以假乱真的意思。”
“噢,原来是这样啊!”少年恍然大悟。
素依伸出一只葱玉般的手指戳在那少年的额头,笑道:“你这小丫头,我不过站那里观望观望而已,几时想过要去登台作答,你倒好,竟然替我做起主来了!”
原来那唇红齿白的少年也是女子所扮,她握住素依的手,咯咯笑了起来。
两人并肩而立,顾谚昭便跟在她们身后,突见一个满脸污垢,衣着破旧的小孩子冲过来,撞在素依的身上,素依身边的小丫头斥道:“你那样急做什么?”话未说完那小孩就急急忙忙走走了,小丫头拿起帕子去擦素依衣衫的污渍,素依却笑了笑,说:“没事,我们走吧!”
顾谚昭见那小孩一脸兴奋地从身边跑过,当下也没有多想,可走了几步却听到素依惊道:“糟了!我的荷包不见了!”
那小丫头也跟着嚷了起来:“小偷啊!抓小偷!”
顾谚昭便连忙向那小孩奔跑的方向追去,没多久便见那小孩窜进一个漆黑的小胡同里,那胡同入口处有一株挺大的玉兰,顾谚昭纵身一跃,登在玉兰树干上借助玉兰的力量奔到那小孩面前,一只手便扣住了那小孩子的肩头,那小孩子挣扎了几下,手脚并用,却因力气悬殊,并不能撼动他分毫。
顾谚昭提着他从胡同里走出来,便看到素依与丫鬟急急地跑过来,她奔到顾谚昭面前,抚着胸口,大口的喘着气,脸上因为奔跑而沁出了些汗珠,双颊嫣红,头上的帽子却已在奔跑中掉落,露出一头如丝绸般柔亮的秀发,几撮细碎的刘海飘在额际,可她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现出了女儿身,她休憩了一会儿,长长的舒了口气,拿着嗓子说道:“多谢兄台相救!”顾谚昭却只目光灼灼地望着她,并未说话,眼底的笑意却喷涌而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