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两败俱伤-《侠武无敌》
            
            
            
                
    第(2/3)页
    史武远跟随“武林十七侠”多年,演技已然大有长进,早已达到“喜怒不形于色”之境。
    本就气力渐弱的他,其实根本无须伪装,也是败象初显。只不过,心中已有计较的他,在出拳之时,力道更是悄然减轻了许多。
    呼呼生响的拳头,仅仅徒有其表而已。
    蓄力!
    自出道以来,从未有过蓄力之举的史武远,在战到三千五百招时,不得不暗暗蓄力。
    ……
    而此时,灰衣老者之蓄势,早已完成。
    从他开始反击之时,就已完成!
    一个收力,一个全力。
    此消彼长之下,攻守双方瞬间逆转,战局很快呈一边倒之势。
    占居主动的灰衣老者,不再满场游走,而是有声有色的展开了进攻。
    对于史武远那越来越软弱的拳头,他也不再躲避。
    而是以攻对攻,以硬碰硬。
    ……
    如此一来,搏斗变得更加精彩激烈。
    狂热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当然,这些声浪主要来自清军。
    毕竟,战到此时,谁都可以看得出来,灰衣老者明显大占上风。
    而且双方的一招一式,现在也是清晰可见,再不是之前的灰影一片。
    对于取胜毫无悬念的战斗,清军的心情当然轻松之极。
    ……
    不过,即便如此,现场的五万清军,对史武远之武功,仍是佩服之至。
    以三十岁不到之年纪,竟能与我大清排名第四的高手,拼杀如此之久。而且尚未落败,不过略处下风。
    当然,从疾风骤雨的主攻,变成有气无力的防守,落败已是必然。
    但虽败犹荣!
    这样的失败者,谁又敢小视?谁又能讥讽?
    因此,“成王败寇”之说虽乃至理,但少数强大无匹的“败寇”,却也让人经久不忘、唏嘘不已。
    其之败,悲壮激越、豪情满天!
    ……
    “败寇”之中,最具代表性,最让人惋惜者,莫过于“西楚霸王”项羽。
    作为军事家,他之“兵家四势”(即,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乃秦末楚汉军事思想之杰出代表。
    作为义军统帅,其武功出众、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率诸候入关,威风不可一世,为当代第一猛将。
    刘邦与项羽,虽一成一败,但客观而言,成败并不足以论英雄。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之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正是其真实写照。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也在史记中充分了肯定了项羽的丰功伟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