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态度-《孤岛喋血》


    第(2/3)页

    法国人早在清朝签订的租界协议(1849年4月6日),他出生时上海就是这样。所以并不认为租界是被侵占的领土,而是觉得跟出租房子差不多……

    这种认识其实在当时底层百姓里也比较普遍。

    在老任讲述中当时上海市民可谓万众一心。国军伤兵、前方物资等等事务,各个阶层的民众都抢着去做。有钱出钱有人有出人,大家都不求名利。

    那段时间大场那边的战事尤为激烈,前后打了一个多月,反复拉锯,到十月底国军才奉命撤退。撤退时由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两个营掩护,由团长韩宪元指挥。

    这两个营就驻守在师指挥部,也就是四行仓库。

    日军要追击撤退的国军,掩护的那两个营就在四行仓库里猛烈开火阻击。

    老任说当时租界里的人很多都爬到高楼去看交火的枪弹往来。日本人不敢用重炮,因为仓库旁边就是一个大煤气包。

    公共租界照会了日本军方,一旦煤气包爆炸,方圆一英里都会被波及,而日军自己也在这个范围里,所以双方只是隔岸对射,始终没有开炮。

    团长韩宪元身先士卒,当天就殉职了。副团长谢晋元继续指挥,带着八百壮士日夜作战。

    在闸北国军抗战期间,上海市民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运送物资和劳军食物。但是四行仓库打到后来从租界到闸北的道路中断,物资在苏州河边堆成小山根本运不到对面。

    大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八百壮士孤军作战,这一幕当时也震惊了世界。

    老任的原话:“各国洋记者和洋商都在隔岸观战,很多外国记者都在拍照。拍完以后一个个都脱帽向对岸仓库里的壮士致敬。当时我恨不得也在对面……”

    蒲素不觉得最后那一句是一贯喜欢讲大话的老任在吹牛。他能理解,作为中国人在那种场面下产生那种念头非常自然。

    接着老任说了他亲眼看到的感人一幕。

    当时租界和闸北之间的电话线路已经不通。这边有一个懂旗语的人自告奋勇向对岸孤军打旗语,问他们需要什么。

    结果对面旗语回过来:“什么都不需要,就要一面国旗!”

    大家那时都知道了对面的要求,但是隔着一条河根本没办法送过去。然后老任说他看到一个女童子军用油布包了一面国旗,冒着枪林弹雨跳到河里游到对面把旗子交给守军。

    一时之间两岸掌声如雷,老任说他都流眼泪了。没多久,那面旗帜就在对面仓库顶上升了起来。

    老任接着还说了不少,还包括发生在南市的战斗。

    蒲素认为国民政府抗日态度当时无疑是坚决的,也确实想在上海和日军摆开战场决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