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军阀-《孤岛喋血》
第(2/3)页
“那他的三公子被汪伪的人抓了,肯定就落到日本人手里了。”
蒲素皱着眉头说道。
当时四川有几大军阀。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四川地区“大小战争达四百次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二十九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
四川各派军阀在经过一系列醒风血雨的吞并混战后,渐渐形成房森、邓侯、田颂、李湘、刘文举、刘成工、赖旺辉、刘虚厚等几个军阀巨头。他们在你征我伐的环境中形成了别竖一格的“防区制”。
即整个四川的土地由八大军阀巨头瓜分为大大小小的地盘,以大小不等的县为单位,占有县数的多少代表着占有防区的多少。
每一个防区的驻军长官直接任命地方的行政长官,而这些行政长官往往也都是由驻军军官担任。他们可以在自己的防区内为所欲为,包括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
而他们的防区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次战争的结果,就是一次重新分配防区的结果。由战争所带来的防区变化是四川军阀间战争的主要目的。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中央政权统而不一,各地军阀割据势力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口大省的四川,可谓是派系林立,混战不断。
清末创建新军,曾在成都北较场先后办了不少军事学校。川督岑春煊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川督锡良于光绪三十二年开办了四川陆军小学堂;川督赵尔巽在光绪三十三年开办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辛亥革命后,川督尹昌衡在此开办了陆军军官学堂;民国8年(1919年)及民国13年(1924年),川督熊克武、四川军务督理杨森均在此开办过陆军讲武堂。这些先后举办的军事学堂,在各个时期为四川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不少人就成为了四川各派系军阀的首脑人物与高级军事将领。
清末民初,在反对清政府与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四川国民党势力与地方民众势力不断壮大发展,与军事学堂学生军的力量,呈犬牙交错之态势,由此滋生了众多的军阀派系。
四川各军阀派系的人员主要源来有三其一各军校师生,其二同盟会与国民党人,其三地方袍哥民军。依出现的先后,四川大军阀派系记有武备系、国民党系(实业系与九人团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