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渔舟唱晚-《河水清且涟猗》


    第(3/3)页

    李征没有父亲,母亲七岁时带他来到这个村庄,也无人知晓他们来历。村里有人暗讽李征身世不明,更有人说其母极为不堪,谭茵很能理解李征亟待证明自己的心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他身材颀长,面容俊秀,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袍,许是读书辛苦,脸颊都瘦削下去了,看得谭茵好一阵心疼。

    微风吹来,拂起谭茵的粉红衣衫,似桃花盛开,花瓣点点。想是刚才划船,更显得面色红润,娇唇欲滴。

    突然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闪过脑海,李征不禁面上一红。

    谭茵看他突然脸红,不仅疑惑,李征见谭茵看向他,脸更红了。

    阿秀拖住堂兄张子清与他一起走在前面,让李征与谭茵一起在后,几人沿着湖边向村里走去。

    “汝成,你准备得怎样?”谭茵问道。

    “我学了这么久,总算有所小成,夫子说乡试应该有希望,只是京试相隔太近,难度不小。”李征笑着,安慰她道。

    “那等到下次京试不可以吗?这乡试和京试只相差一年不到,一般不都是等三年后才考的吗?”谭茵担忧道。

    “你不知道,今年有新情况,过几日就有消息了。”李征笑道。

    “只是,只是你这样太辛苦,你比上次又瘦了……”谭茵看着瘦削的李征,心疼道。

    “没事,我一定要考上,不辜负先生的期望。”李征说道。

    “你刚才说有新情况是什么?”

    “我听有人在说,明年京试过后,可能还有才选,就是再做一次选拔,这是从未有过之举。”

    “才选?这等于说多了一次机会?”

    “正是,今冬明春京城会很热闹,天下才子都会云集京师。”

    谭茵自然明白这对天下读书人意味着什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鸣惊动天下人。李征如此辛苦,到是要给他好好补补,可不能落了病寒。

    临近村子,谭茵不好再与李征一起,便拖着张秀两人一起。

    夕阳西下,晚风吹拂,倦鸟回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