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苏湖熟足-《河水清且涟猗》


    第(2/3)页

    “这次,镇北侯代天巡守,遍邀城中富商,畅春园宴席一番讲话那意思就是到此为止,不再追究,大家才都安下心来。我有幸被邀,还有一些比我生意做得还大的也都被邀请,他们与厉家生意来往得还要多,他们都没事,我还能有什么事。再说东宫派其心腹弟弟李璨过来任总督,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心的。”

    朱万用胖手捋着他那两瓣稀疏的八字胡,面露喜色说。

    “朱兄说的是,生意人家四通八达,我们这些人家哪有不互相交往的,就算生意没有交往,这聚会总归是常有的事情,朝廷若是真心要查,连欲加之罪都何患无辞,何况我们还有牵连一二,这几日我金家上下老小才真正安心。”金有财想起这段日子,也是心有余悸。

    “原来如此,难怪我一路走来,发现这百姓生活和以往没什么变化,还是一样繁花似锦,歌舞升平。这么一来,这苏湖一带总算是安稳下来。朱兄,金兄,李兄,我借花献佛,以茶代酒,给各位压压惊。”苏喜举起茶杯,起身敬道。

    几人忙起身回敬,随后坐下。

    这时最为年轻的李亮说:“几位仁兄比我经事多,肯定明白圣人意图。苏湖熟,天下足,这一来体现陛下和东宫的仁德,二来也是安天下之本!我听传言,这次查案的就是镇北候,少不得也有他的主意,我们真算运气不错。这次苏浙落马高官及其家眷被押解京城,不知道大理寺将如何审理,他们可就没我们这好运气了!”

    其他几人也面露劫后余生神色,点头附和。

    这时,金有财晃动他那金光灿灿的手说:“这镇北侯杨澈之前大家还认为不过是仰仗太子宠信的佞臣,没想到有如此本事,如此胸怀!”

    李亮听金有财这么说:面露不郁反驳道:“佞臣之说不过是坊间传言,事实如何,我等也不清楚。太史公还说卫青霍去病是武帝的佞臣,却不减二人功勋。纵是事实,时下美姬**权贵富家均有之,也不奇怪。再说他如今混迹青楼,到是没再听到此等声音,想是人在少年之时,行事荒唐些也不足为奇。”

    这李亮对杨澈到是多有维护。只是听到对杨澈和太子暧昧关系的评价,李璨是如坐针毡,看也不敢看杨澈,其他人自然也是不敢看,就不知道杨澈心里是如何想的。

    苏喜听到这些,却是洒然一笑:“这些不过是个人私事小节罢了,不足为道。杨澈八岁师从大儒方成,后又师从大将军蔺青城,能让这二位收为徒弟,怎可能是泛泛之辈。时人都以风花雪月的燕雀来评判扶摇九万里的鲲鹏,岂不可笑。”

    “苏兄说的是,我在畅春园宴席中看到杨澈,容貌自然是如传言那般惊为天人,可那浑身战场中厮杀出来的气势,又岂是这些整天风花雪月不经世事之辈所能评说的。”朱万见多识广,想起宴席中所见,蹙眉捋着八字胡子附和道:似是对那些口舌之徒颇为鄙夷。

    金有财听到大家所言,面露尴尬之色,赶忙转换话题道:“几位仁兄,你们听说了吗?朝廷大派使者去西洋,与各国扩大商贸,还专门成立了水军,剿灭海寇,护佑海上商队。”

    苏喜喝了口茶,点点头道:“不错,我大昭自建国之初,就大开海禁,海外贸易越发繁荣,光市舶司每年都有百万两入账,国家税收超过前朝已经五倍有余,富庶程度不可与前朝相比,现在连寻常人家逢年过节也能做两件绫罗绸缎新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