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再会李一萌(三)-《我的爱情在奔跑》


    第(2/3)页

    韩伟对李一萌说,“李一萌,听说现在的剧组都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你这个女主就擅自回北京了,投资方肯定是亏钱亏大方,你是不是开小差回来的?还等着看你的戏呢,给我们讲一讲这次拍摄感觉怎么样啊。”

    李一萌笑容满面的说,“这是一部60集的农村大戏,专门讲精准扶贫的,现在已经被好几家卫视,定为黄金时段的大戏了,所以拍摄的时间很紧张,估计春节前后就要封禁了,我的主要镜头已经拍完了,回去以后就是看一看还有什么要补拍的,我的事儿已经不多了,所以才敢回来,不影响剧组的进度。”

    于芳芳说,“今天也没有外人,你给我们透露一下剧情吧。”

    于是,大家一边吃,一边听李一萌介绍这部电视剧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李一萌这次拿到的剧本,是一部描写治理沙漠英雄事迹的电视剧。

    故事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有一个穷困潦倒的村庄,祖祖辈辈受流动沙丘的危害,良田因为沙漠的扩展变成了沙漠,本来很富裕的村庄,现在已经是人烟稀少了,回乡知识青年赵友亮,开始了他一生与沙漠战斗的人生。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赵友亮带领着他的伙伴们,治理了20万亩沙漠,把荒漠变成了绿洲,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栽植了宽公里长20公里的护春林,经过20年的奋斗,过去荒芜的村庄,现在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良田被保住了,村子被保住了,进入新世纪以来,赵柳亮的儿子和他的儿媳,在自杀观念上和赵友亮起了冲突。

    在新观念与旧观念的斗争中,女主人公,也就是赵有亮的儿媳妇,毕业于西北农大的生态学博士梁玉珍,利用系统学的方法,对20万亩新治理的沙地进行了全面的生态规划,采用最新的自杀技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把20万亩沙地,初步得到了治理,并在沙地上采取打方格的方式,进行生态开发,在市政府的帮助下,接收生态移民12,000人,建立了移民生态新村,在利用乡土植物苦豆子,进行生物农药提炼,和种植养殖复合技术的推动下,形成了沙地循环经济模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了联合国荒漠化联席机构的重视,并被评为联合国认可的荒漠化治理模式,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也是12,000人两年内脱贫,形成了具有规模化发展的新模式。

    李一萌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女主角,对人物原型进行了采访,并在已经治理好的沙漠,深入生活三个多月,与人物原型治理荒漠化女英雄进行了亲密的接触,在深入生活和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李一萌对大家说,“没有去沙漠的时候,就觉得暖绵绵的沙漠,一望无际,既漂亮又温馨,谁知道到那里以后,在没有治理的区域,几乎是一年有一半的天气,生活在沙尘暴的气息之下,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流动沙丘随时都有可能把房子淹没,把良田吞噬,真是一种生态灾难。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1代治杀人,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开始大规模治理沙漠的,他们摸索了一条成功的治沙之路,看到他们治理的规模和艰苦的程度,真是为他们的英雄事迹所震动了。”

    韩伟说,“荒漠化作为全球的十大危机之一,确实是一种生态灾难,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们时刻都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李一萌接着说,“原来我以为电视剧本就是写出来的,没想到实际生活比拍的电视剧要惊心动魄的多,那些被沙漠吞噬的房子和良田,看到了荒漠化扩展的危害,人类不进行生态建设不走防治荒漠化的道路,真是难以生存呢。那个时候还强调以粮为纲,所以肆意地开垦,造成了荒漠化无休止的扩展,沙漠边缘的人们造成了很多的灾难,人们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不同荒漠化做斗争就难以生存。”

    清风师兄说,“在北方是土地的荒漠化,在我们南方就是石漠化,同样都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条件,所以现在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