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接近中午时他们来到了大石谷。 宁珂立即感觉有点不妙!平时这里游人非常稀少,今天到处可见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游人。愈往前走,游人就愈多。一经打听才知道天目山有重大考古发现,现在电视台正在进行现场发掘的直播呢。 “你怎么了?!” 林岚望着脸色难看的要整出水的宁珂咕哝了一句。刚刚宁珂还有说有笑的,转脸就变得忧心忡忡,脸变得比孩童还快。 “完蛋了!......我的宝贝可能都没有了?!” “什么宝贝?” “三十四颗夜明珠;六十七只大小不等的开化青、白、红玉制成的玉瓶;一张鸡血石圆桌和五只鸡血石腰鼓形的圆凳;一盒黑、一盒白的和田籽玉围棋子;一只历史上曾闻名于世的炼丹大鼎炉,史称‘九州大鼎’。另外,还有十几颗修炼者梦寐以求的灵晶!……” 现在的宁珂,已掌握了不少玉器、丹药、灵石之类的知识。他简单的向林岚介绍了这些宝贝的制作材料、用途等。 林岚听的杏眼瞪的老大,乖乖!宁珂说的随便哪一样,价值也不菲啊! “你,你姆妈的夜明珠就是从这里得来的吗?” 宁珂点点头,阴沉着脸没有言语。 “傻瓜,大傻瓜!……”林岚眉头紧蹙,像看一个败家子似得盵瞪着宁珂,恨不得暴揍他一顿。 近些年来,钱塘旅游局对天目山景区旅游资源升级改造时,在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挖掘中,绕不开“张公洞”、“炼丹池”究竟在哪里的问题。 曾以“张公舍”为中心,在方圆两公里范围内,多次派人员攀崖登壁,展开普查,寻找疑似的洞穴和丹池。 结果并没有找到符合道教经典记载的“张公洞”、“炼丹池”。对于“洞、池”的确切地点,一直成为景区旅游开发者的一块心病。 《天目山祖山志》中记载: 在张道陵诞生前,天目山就有不少好道术的李耳信徒,隐居于此,修道炼丹。 张道陵之后,天目山更成为道家修炼之处。直到元代以后,天目山佛教盛行,道教活动渐趋衰落。 历史上曾有高峰和尚与天目山道士赌法,最后和尚赢了,“赶”走了道士的传说。 高峰和尚圆寂后,其弟子感念师恩,改建茅庐为瓦木结构的悬空寺,作为高峰的墓塔,从此成了佛教的道场。 传说景观独特、奇秀无比的狮子岩的一处岩洞是“张公洞”,即为当年张道陵的寝室。其洞下的滴水池为当年张道陵及其后人炼丹的“丹池”,但是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同。 这天,有游人报告发现疑似“张公洞”的悬崖壁洞。 此洞相距狮子岩甚远,壁洞摩崖上刻有“辅汉洞天”的字样。 “辅汉”是张道陵的字,这更佐证了此洞是道教经典记载的“张公洞”,至于“丹池”还有待于寻找、发现。 旅游局为了扩大影响,进行了现场勘探、发掘的报道。 宁珂背着林岚,疯也似的奔到了“辅汉洞天”的崖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