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会议召开是有序的进行,今年的中医成果报告会卫生部很重视,有位副部长亲临现场,并作了指导性的指示。 然后是各地中医新医学成果报告发言,第四个轮到余军院长代表钱塘余苏堂作发言。 余军院长关于用女子经血提取干细胞治疗红斑狼疮综合症的报告,并没引起多大的反响。这个医学创举一般归属于生物医学(西医)研究的范畴,在这个以中医研究的大会多少有点不伦不类。 况且,只有一例临床病例,说明不了问题,顶多提供了一条医学研究的方向罢了。 最后,是中医泰斗级的人物袁立仁的主旨报告。 主持人用洋溢着热情、喜悦的声音介绍了这位华夏医科大中医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华夏中医学的带头人时,立即获得满场的欢迎掌声。 只见一个项上围着枣红色围巾,身穿米灰色丝绸唐装的老者,精神矍矍的走上讲台。他能熟练的操作电脑多媒体,整个报告的投影、图文设计的非常赏心悦目,就连背景音乐传出的古筝鸣奏曲也让人聆听不倦。 老者话语幽默,侃侃而谈,深入浅出的中医辨证,睿智入里的药理分析,时不时来点诙谐打诨,博得台下听众情不自禁的不时来一阵掌声。 宁珂听袁立仁的主旨报告并不反感,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就是感觉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从中医的产生、发展到成熟(阶段性),从古代的验方到现代的精细加工、低温萃取,以及结合西医的治疗理念等等,袁立仁讲的是层层相接,丝丝入扣,既缜密又严谨。 宁珂观察一行同来的五人中,除余春慧听的最认真;宋梓丽已有些疲劳感;而李医生本就是研究细胞学的对中医本身就不感冒;余军院长的脸上写着些许的失望...... 宁珂沉思了,他在想自己高考后选学中医呢?还是西医? 会议最后是颁发中医新成果证书,却没有钱塘余苏堂的份。余院长阴沉的脸可以整出水来了,他心里怨道“不发新成果证书,在大会上给点口头肯定也是可以的吗?!” 在整个华夏从事中医学的人浩如烟海,分支庞杂,京城更是人才济济、圣手荟萃的地方。你钱塘一家区区股份制的小中医院,放到京城乃至华夏什么都不是! 散会后,余院长悻悻的和众人准备回宾馆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准确的说是意外。 有人通知余军院长,中医泰斗袁立仁中午邀请余军一行吃午饭。 这让余军院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知道或说他认识袁立仁,就像歌迷认识歌星一样。他作为余苏堂中医世家的传人,怎能不知道京城国医大师袁立仁呢? 可是,至今他也只是仰视的认识,从未真真的谋面、说过话或者说面对面交流过。 他的意外心情,就像一个痴迷的歌粉忽然接到他(或她)心中神一样存在的歌星,邀请共同用餐一样! 不过,毕竟他不是年少懵懂的小青年,这里面一定存在他所不了解的什么原因。 ...... 穆安儿的母亲戴晴,这次不再屈服了,她励以死志,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力量,说服穆家的新家主允许给女儿治怪病。其实,这并不是戴晴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新家主治家的理念与老家主不同。 女儿四岁时在元宵节出游,感染了一种奇寒怪病。 每逢月圆之日,不论寒暑冬夏,还是青黄春秋,准时发病,尤其是每年的元宵节更甚。 近些年病情有加重的趋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