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盛典-《五代逆天》
第(2/3)页
群臣自拓跋恒出列,就开始支愣着耳朵听他说话了。原因很简单,现在楚王命马光亮祭祖,而且还听闻,楚王私下已经答应由马光亮主持整顿内军,现在马光亮风头无量。作为另一位王位继承人选的师傅,拓跋恒要是没有一点反映,那才叫奇怪。在大臣们心中,李皋、徐仲雅这两人是标准的马光亮党,而拓跋恒就是标准的马光云党。马光亮有人望,马云有军功,虽然拓跋恒不受楚王待见,可这么多年了,拓跋恒虽然有点靠边,可他还一直呆在大楚权力的最高层。李皋、徐仲雅文采艳艳,可拓跋恒却是清廉有誉。
现在夺嫡之争,有点图穷匕见的意思。不管从那个方面说,拓跋恒是必然要出面的。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拓跋恒居然那宫中的大太监开刀,这是不是太不明智了呢?
楚王也有点诧异,他心里已经做好准备挨骂了。楚王还以为拓跋恒又对什么政策开不过眼,或者又有那个地方官员被他抓到了病脚。没想到拓跋恒居然弹劾的是一个太监。
黄皓被吓了一跳,有点心慌了。他可是遵纪守法的良民啊。这大楚虽然有太监,可他这个太监和大唐朝高力士、李辅国那些人是没法比的,说白了,他就是楚王府的大管家。自武穆王仙逝以后,楚国就是以藩镇礼仪来的,国相一类的设施全没了,就剩下一个天策学士府,管民政;一个天策将军府管军事。不管是李皋还是拓跋恒一个个都精明似鬼,哪轮到他专权啊。外加楚王又是精神矍铄,经常性的召集大臣们喝酒聊天,谈诗作画,他就是想专权都没机会啊。
却见拓跋恒不慌不忙的说道:“老臣弹劾黄皓,图谋不轨,这人昨天还说大王只是偶感风寒,可是身体已然健硕。可今日臣看大王的气色,却比他说的要严重了一些。他这不是造谣生事,阻断宫内宫外?使群臣生疑,谣言四起,臣以为应当予以严惩。”
黄皓心里冤枉的要死,自己说的话,本来就是实话啊。这楚王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病啊,完全是在装病啊。
李皋冷冷一笑,不慌不忙的说道:“请问拓跋大人,这群臣生疑,谣言四起,是怎么回事啊?我怎么没有听说呢?”
“李大人向来勤走宫中,在地方州府的事情,李大人自然是无暇顾及了。你不知道,那是在正常不过了。”对这和自己挣了一辈的敌手,拓跋恒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李皋重重的哼了一声,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旁边的徐仲雅却笑道:“拓跋大人却是过滤了,李大人早已过问了神医王大夫,王大夫说过,大王确实是有感风寒,邪风入体,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王病情尚未痊愈,面色差些,实属正常。可大王病情未愈,强起参加大朝礼,心中想的都是国事民生,而拓跋大人此时却危言耸听,却不知是所谓何事呀?”
徐仲雅这话说的极有水准,轻飘飘的三言两语,即说明了李皋忠心为主,不辞辛劳,又替黄皓解释了一下,还说了自己对楚王的关心,更吹捧了楚王,最后话锋一转,夹枪带棍的暗指拓跋恒居心不良。
拓跋恒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多了不怕咬,他淡然的一笑,说道:“王大夫是国中神医,既然他说大王身体安康,那自然是无事了。大王尚未痊愈,便如此关心国政,老臣,心中真是感慨良多,心怀愧疚。”说着,他还噔噔磕了三个响头,继续说道:“大王身负大楚百万百姓厚望,臣请大王要多加休息,大王身体健硕,则百姓幸甚,大楚幸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