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再次北伐-《五代逆天》
第(2/3)页
马云放下酒杯,叹了口气,道:“哎,朕此次着急你们来,这意思嘛,想必你们心里面也是清楚的。入春以来,伪周在淮北做了一场好戏啊!好一个声东击西。”
马云喝了口酒道:“想必大家也知道,伪周已经北上进入燕云十六州,现在已经和契丹人在幽州对峙,根据最新的情况,契丹皇帝耶律璟已经下诏,召集天下兵马南下,要和伪周决一死战。当然了,这个‘天下兵马’肯定是有折扣的,毕竟契丹人东边不问,室韦经常闹事。可是南下的部队,有个一二十万人马,还是有的!契丹人已经派人向我们求援,朕召集你们来,就是想问问你们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不管是枢密使王贇,还是枢密副使李骧,都没有说话。因为皇帝陛下大老远的把戍卫边疆的四位大帅给紧急召集回来,这用意很明显。这可不是皇帝陛下,信不过枢密院,想召集四方大将回京,将枢密院架空。这是皇帝想出兵,可心里面又没有底儿,所以他才把大将们都召回来问问情况。然后在确定下一步的行动。
可是,连枢密使都看出来的事情,赵普这些人又如何看不出来呢。他们也是默不作声。这四位大帅却没有互相看,他们也不是笨蛋,虽然大楚朝堂之上比较和谐一些,可是,一些基本的官场规则还是有的。皇帝明显是在问他们的意见,而他们如果互相看看,这很可能就给皇帝陛下造成一个印象,这几个人是不是搞串联啊。
丁思瑾咳嗽了一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是一个机会。周军主力在燕云,淮北各镇必然是以防守为主。可是,淮北各镇近年来已经修缮完毕,城墙高大,弓箭厉弩更是多如牛『毛』。易守难攻啊。”皇帝在问他们四个人的意见,谁最后一个说没什么关系,可是,谁第一个说就很重要了。这种时候也不能谦虚,你不说我也不说,这样的话,把马云晾在一边,搞了个冷场,这就不好了。而这四个人里面,不说功劳,单以资格来说,丁思瑾资格最老,他第一个是最佳的人选。
可丁思瑾的话,确实模棱两可的,他即说机会,又说进攻起来难度比较大。马云举起来筷子,说道:“咱们君臣边吃边聊,这是宴会,不要搞的像勤政殿问政一样。大家不要拘谨啊!”
马云吃了两口菜,说道:“丁大帅的意思,真明白了,朱元帅,你来说说看!”
面对淮北的周军,主要就是丁思瑾的中线部队,还有朱元的南线部队。当丁思瑾说完了以后,马云立刻就问朱元道。
朱元赶紧放下筷子,说道:“陛下,臣以为淮北各镇好不好攻击,能不能攻下。有一个因素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那就是燕云一带周军和契丹人战争的情况。如果周军战败,那没什么可说的,淮北各镇绝对没有和我们死战到底的决心。我大军北指,他们不是投降,就是逃亡。可如果周军战胜了,那么我们进攻淮北就会遇到强有力的阻击,一旦劳师与城外,恐怕对军队就是一种损伤了。”朱元的话意思很明显,如果劳师城外,那恐怕就和去年汴京大败一样。可是,关于汴京大败,官方定义的可不是大败,而是一场不得不进行的人道主义战争。甚至于,这场战争还被放进了大楚皇家军事学院,让学员们学习(一直学习到马云挂了以后,新任皇帝才把这个必讲战役,给取消了)。所以,朱元可不敢瞎举例子。虽然以他这个级别,即便对马云实话实说了,马云也不会说什么。可是,马云不会这么想,并不代表着别人不会这么想。朱元可不想授人以柄。
“那。。。那如果周军战胜了,我们应该如何对付啊?”马云询问道。为什么马云这么问呢?他为什么不问如果周军战败了呢?说起来这是马云内心的一种猜测。依照马云所熟悉那段历史,郭荣是相当风光。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里面别看没有他郭荣,那不是说他比不上上面四位,最关键的是他活的时间太短了,而那位宋祖事实上就是在郭荣的基础上,取得的天下。郭荣种了一棵树,已经苍天大树了,结果自己怪了,反倒便宜了赵匡胤。
这么能干,这么英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干出这么疯狂的事情呢?在自己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贸然进攻另一个大国。如果郭荣下狠心去争取契丹,未必不能打动契丹的。可郭荣显然没有这么想,反而进攻,向契丹人显示自己的煌煌武功!如果郭荣不是疯子的话,那么,郭荣一定是有把握的。而马云最担心的就是郭荣有必胜的把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