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晚,柳芸娘的屋子里烛火亮了一晚上,娘儿俩促膝长谈了一夜。 最终柳芸娘如愿以偿,苏九冬答应清明节时随柳芸娘回苏家扫墓祭祖,届时把苏庭安与阿蓉送去隔壁邻居家好生照看。 至于温以恒,他不在苏九冬的考虑范围内。 苏九冬报复性的想,温以恒一个外来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绝不许他跟着去苏家祖屋。 如果没有温以恒昨天的胡乱劝说,也许她和柳芸娘也不会闹小矛盾。 但也是因为这个小矛盾,才有了苏九冬和柳芸娘的一夜谈话,反而说开了许多事情,二人关系愈加亲近。 是以为了柳芸娘,也为了原主的养父,苏九冬同意前往苏家祭祖。 但到那时苏家几房人肯定会到齐,为了不节外生枝,苏九冬决定留下苏庭安,不带着他一同去。 清明将至,苏九冬和柳芸娘开始张罗着回苏家祖屋的事宜,温以恒被苏九冬有意的排除在外,在他面前绝不提及回苏家的事。 八面莹澈如温以恒,又怎么会没有察觉苏九冬的特意排斥? 他选择若无其事的照常过日子,每日仍旧悠哉的泡茶喝药,和苏庭安玩闹。 到了临行前一晚,温以恒终于有所行动,趁着苏九冬和苏庭安玩耍的间隙,见缝插针的向柳芸娘询问了明日出发去苏家祖屋的时辰、目的地和在苏家停留多久时间。 第二天卯时,温以恒起的比谁都早,穿了一身素墨色衣袍,只背了一个小包袱等候在院门旁。 苏九冬好柳芸娘定好辰时三刻才出发,温以恒如此早起,不过是担心苏九冬会撺掇柳芸娘早起赶往苏家祖屋而撇下他一人。 柳芸娘睡到了辰时才起,看到像门神一样守在院门边的温以恒先是吓了一跳,然后笑着把温以恒请进了屋子里先吃早饭再出发。 柳芸娘刚刚转进小厨房准备早饭,苏九冬就起身叫醒了苏庭安和阿蓉,带着他们俩开始洗漱。 温以恒枯坐在方桌前气定神闲的当起了闲人。 几人吃过早饭,苏九冬把苏庭安和阿蓉送到了平日里交情还不错的邻居家,而后回来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香烛纸钱向苏家祖屋出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清明扫墓由来已久,村中少见人影,各家各户纷纷踏上思时之敬的祭奠之旅。 一路上三人无言,皆在赶路。 苏家祖屋位于距离村尾处三里地外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平日里只有少数老人驻守,几房人早已搬进了村子里和城镇内常居。 时至清明,苏家几房人都前后脚赶了回来扫墓祭祖。 苏九冬一行人到的比较晚,来到祖屋门前,屋里已经聚集了一堆人,只听得院子里嘈杂得沸反盈天。 苏九冬探头一看,只见外出做工回家来的苏家男人们三三两两的成堆说话聊天;成了亲的女子都在正堂里忙活布置牌位、供桌,席位等等。 苏家老太爷苏大友,即苏九冬原主身份的爷爷,静坐在正堂;苏家老夫人李氏和一干孙子孙女辈在偏堂等候。 第(1/3)页